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

ID:10345810

大小:50.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6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素质【摘要】在学校教育中,体育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着重于学生运动技巧和能力的提高、身体素质的增强以及体育素养的培养。但是,在当前中学生们由于课业繁重,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形成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中国9/vie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体育素质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8.100  体育素质的实施离不开体育教学,体育不但给学生有一

2、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能促进智力的发展,也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但是,会传统的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只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只注重体育尖子生,而忽视了体育的普通性,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扬。所以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为了真正实行素质教育,体育教学就要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精神积极进行改革。  一、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  在应试教育的观念――重智轻体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学生对体育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认为体育课只是一门副科,学不学也没有多大影响,学生在上课时只要随便应付

3、一下就能过关,因而对于体育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学生虽然喜欢在操场上自由活动但是对体育课却提不起兴趣,只是把体育当作一门学校设置的不太重要的课程,是学生一种被动的、不得不做的任务与负担,学生上体育课也只是应付差事,敷衍而已。如果没有考试,不举行运动会,或者体育考试不计入中考成绩,恐怕学生连参与体育课的兴趣都没有。这样观念下的体育教学,能得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呢?不言而喻。因而,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都要从思想上扭转对体育学科的错误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前传统的人才选拔模式,全面贯彻“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学校、

4、教师和家长要认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强体育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体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真参与体育活动,真正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最终达到增强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的品质  体育教材内容的体现教材的理论部分是一些体育基础知识,体现了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热爱祖国等品质,是提高体育文化修养和终生从事体育锻炼所必须。教材内容含德育因素队列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严肃整齐、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跑培养学生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的意志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跳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果断等优良品

5、种投掷培养组织纪律性和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加强国防观念体操培养组织纪律性及良好的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养成勇敢、果断、坚毅、顽强的意志品质技巧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克服困难和互助的意志品质篮球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顽强、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武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的优良品质,朝气蓬勃刻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民族自豪感韵律操陶冶美的情操,活泼乐观的性格和文明行为由此看出,要做到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想品德内容要纳入教案的设计,并把思想教育贯穿于体育课始终,同时,要�_展丰富

6、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实践体育的补充。  三、加大对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教师不要局限于对学生身体机能的训练,更应该在体育教学和体育运动中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首先,体育教师要明白体育精神对学生成长的巨大的推动作用,认识到体育精神有利于学生完美人格的形成,进而自觉地研究体育教材,挖掘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中的体育精神,然后在体育教学中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和方法,对学生的体育精神进行培养,这也是一节成功的体育课的重要标志。其次,体育教师应该了解体育课上培养学生体育精神的内涵,培养学生学会生活,有着健康向上的生活追求,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7、和社会交往能力,有着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既学会竞争又懂得合作,培养学生参与意识,懂得自尊自强,在实践中注重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自主精神和独立的人格。学校领导、教师应该大力提高中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这直接影响着未来建设人才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风貌。体育教师应该站在民族、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和模式,按照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安排教学内容,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大胆实践,培养学生体育精神和创新精神,最终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社

8、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四、体育教学的德育渗透  渗透德育的途径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们可看出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性、完整性、及时性、多样性、长期性等五大特点。体育课是以学生直接参与实践活动为主体的,体育课的每一部分、每一个环节都有条件和机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把德育贯穿于全过程。在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