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

ID:10348323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_第1页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_第2页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_第3页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办学讲究素质教育论文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兴办私学的先驱。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办学思想据历史记载,春秋以前,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兴办私学的先驱。他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仍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一、办学思想据历史记载,春秋以前,学在王宫,春秋以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以及周王室与各分封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社会各阶层对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尤

2、其是周厉王、幽王之后,周王室日渐衰微,集权中央的实际控制能力已大大削弱,旧的文化传载体系必须打破,新的文化建设也就进入了由“学在官府”而走向“学下庶人”的文化下移时代,即孔子所谓“天子失官,学在四夷”。与此同时,孔子在他“而立”之年,做出他一生中最大、最重要的人生选择——创办私学。(一)办学的时代作用孔子在办学之前,就已经对当时的社会形势总览无余,他认为,通过办学和教育可以对国家与个人,产生巨大的作用和影响。《论语·子路》记载:“子适卫,冉由仆。子曰:‘庶矣哉!’冉由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

3、‘即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就当时而言,一个理想的国度,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走庶——富——教的发展道路,即要有足够的劳动力,充足的物质生活资料,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化活动。有人认为,治理国家只要依靠政令、刑律就万事大吉了,孔子却认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若“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则能够做到“有耻且格”。因此,教育教化比政令、刑律更重要,也更有效。的确,春秋末年,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苛政酷刑和武力征讨,造成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官学荒废、文教不兴的严重恶果,而此时提出并强调教育的作用,抬高教育的

4、地位,是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鲜明的时代特色的。(二)育人的根本目的由于当时社会的急剧动荡,周王室统治者的地位也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正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战国动乱的征兆亦初露端倪,在这一特殊时期,孔子用敏锐的目光,重新审视了天命论、血统论与人才的关系,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的聪明才智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习得的。因此,他就大胆地提出了一个人生命题:“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本性是接近的,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之产生了差异。《中庸》引孔子的话说:“人一能之,已百之;人十能之,已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5、这也恰恰暴露了他一向推崇的“天命论”的局限性,由此,他又提出“为政在人”、“举贤才”的主张,子夏就用“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来准确概括孔子的教育目的,尽管对这句话的解释分歧不小,但将学习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则是毋庸置疑的。做官的人应该是受过教育并继续加强学习的人,学习成绩优异的人应该授予一定的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这样的治国安邦的贤能之士。(三)招收的教育对象教育对象问题,历来是体现办学者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重要方面,孔子将“有教无类”确定为他的办学方针,无疑是对当时“氏以别贵贱,氏以别智愚”的宗法观念的有力冲

6、击,以实际行动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据朱彝尊《孔子弟子考》统计,孔门弟子遍布鲁、齐、卫、晋、蔡、秦、宋、薛、吴、楚等,人数众多,成分复杂。既有鲁国权势贵族之子孟懿子,又有“贫且贱”的颜渊、仲弓;既有“家累千金,结驷连骑”的子贡,又有曾为大盗的颜涿聚、“缧绁之中”的罪犯公冶长。孔子这种不分华夷,无论贵贱,广收学徒的做法,满足了社会的需求,顺应了历史的潮流。这也充分显示了一个伟大教育家何等宽广的胸怀。二、教学内容孔子从培养治国安民的贤良之士的教育目的出发,在汲取古代教学内容中有益营养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

7、学实际和设想,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教学蓝本,并不断加以修订和完善。(一)重视道德教育孔子特别重视学生思想品格和伦理道德教育,并将其放在首要地位,在《论语》里不厌其烦地多次提到自己致力于培养“士”、“君子”、“成人”,就教学内容来考察,的确占有相当突出的地位,一般文化知识的学习均服从道德教育的统领。《论语·述而》载:“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与操行、道德、礼义有关的内容占了很大一部分,同篇中又说:“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8、六种技能。关于这一点,《学而》篇中讲的就更明确了:“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意思是说,弟子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在外要敬重兄长,说话要谨慎、诚实,广泛地友爱大众,亲近仁德之人,做到这些之后,有多余的力量,再来学习文化知识。这就是我们今天素质教育所提倡的“育才先育人,育人先育德,育德先育魂”的渊源。(二)体现学以致用除了强调道德教育的核心地位以外,孔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