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ID:10355511

大小:71.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_第1页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_第2页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_第3页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_第4页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农村人口都市化与社会结构变迁新论——孟德拉斯《农民的终结》带来的思考【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孟德拉斯提出了法国“农民的终结”的认识观,以后20年法国城市化与农业发展的进程证实了这一结论。当代中国正处于都市化的发展高潮阶段,未来的20到30年间面临着“都市社会的来临”和“农业社会的终结”的考验,城市数量将从目前的600多座发展到1300多座,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占全部人口的30%增加到65%,将有5亿多农民走进城市。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的社会变迁。当代中国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变迁与人口迁移格局,使传统都市化的模式与农业发展理论受到挑战,因此

2、,总结、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及未来中国都市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趋势,对于中国都市化道路及乡村变迁的模式选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都市农业/结构性农业/都市化【正文】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拉斯在1964年出版了《农民的终结》一书,他在这一著作的开篇指出:“二十亿农民站在工业文明的入口处:这就是20世纪下半叶当今世界向社会科学提出的主要问题。”(注:〔法〕H·孟德拉斯着、李培林译:《农民的终结》,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页。孟德拉斯是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所所长、法国科学研究中心农村社会学研究组负责人和法国应用社会学协会主席。)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论

3、证了法国都市化过程中的都市与乡村差异缩小的发展事实,到了20世纪80年代,法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证实了孟德拉斯的观点。在《农民的终结》一书出版20年后的1984年,作者在为该书新写的一个《跋》中说:虽然法国还有农业劳动者,但是他们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孟德拉斯认为,《农民的终结》一书是给在法国存在一千多年的农业“文明的死亡证明书”。他还很感慨地说:“对另一些人来说,我是农民的陈旧价值的怀旧歌手。宣告农民的终结在读者中引起怀旧的伤感:尽管作者努力做到像他自己希望的那样‘科学’,但他永远无法控制他在读者中激起的感情共鸣。”(注:〔法〕H·孟德拉斯着、李培林译:

4、《农民的终结》,第297-298页。)当代中国正处于都市化的发展高潮阶段,在未来的20到30年间,中国的城市将从目前的600多座发展到1300多座,城市人口将从目前的占全部人口的30%增加到65%,将有5亿多农民走进城市。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民族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也必然加快。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巨大的社会变迁。要想让农民富有,就必须减少农民,这已经是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中国的都市与农村正面临着全新的社会变迁格局,传统都市化的模式与农业发展理论正面临全新挑战,因此,总结、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及未来中国都市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的趋势,这对于中国都市化道

5、路及乡村变迁的模式选择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一、传统农业社会的终结是都市社会结构变迁的真正结果在当代中国特定的社会经济形态转型与都市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中,中国社会变迁主潮集中体现在都市化和都市现代化的进程之中。事实已经证明,只有使亿万“乡村人”转化为“都市人”,才能使中国在完全意义上实现现代化。因为所有的现代化都取决于人的现代化,而“乡村人”转化为“都市人”是塑造社会整体意义上的现代人群体的前提。“处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成员,为符合其作为职业者和选民的角色,他们必须变成有良好教育的、积极的、灵活的、有成就意识的人、从‘传统的人’过渡到‘现代的人’”。(

6、注:〔德〕沃尔夫冈·查普夫着,陆宏成、陈黎译:《现代化与社会转型》,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第143页。)很显然,停滞不变、封闭的乡村社会几千年的历史证明,在乡村社会结构中是不可能完成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过渡的。目前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农业属于农村,而不是农业属于工业或都市。因此中国的现代化必须走改变农村社会结构和农业经营结构的道路,即创造与都市社会结构变迁及都市化进程相适应的、与现代市场经济关系相适应的“都市性结构农业经济”的模式。而要创造这样的模式,必须首先改变农村人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过程的目标和结果形式即为都市化

7、和都市现代化,而其外在表现形式就是亿万“乡村人”向“都市人”转化。孟德拉斯在他的《农民的终结·导论》中说:“19世纪的社会科学表明,它们对乡村的事物的不了解令人惊讶。它们的分析和解释的努力都是针对工业经济和都市社会的。”这一论述完全可以用于当代中国某些社会科学领域,不仅对都市缺乏了解,而且对中国农村更少了解。我们可以这样设问:21世纪中叶的中国现代化是以农村为标志,还是以都市为标志?这一设问在当代的现代化理论来看似乎有些怪异之嫌,但事实上,这正是中国当代社会结构变迁理论缺少的一个重要视角。如果在21世纪中叶中国农民仍占全国人口的80%,中国就不可能实现整体

8、现代化。比较而言,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是有明确认识的:“农民是相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