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

ID:10359193

大小:4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6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_第1页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通腑法治疗急重病举隅的论文【关键词】肠梗阻肋骨骨折胆囊炎急性医案通腑法笔者运用通腑法治疗急重病3则,获益甚多,现报告如下。1黏连性肠梗阻裴某,男,22岁,1998年1月2日初诊。患者2个月前,因外伤致肠管破裂,行手术修补后出现肠黏连。曾住院治疗,诊为“黏连性肠梗阻”。起初发作时用药1~2d可缓解,渐至5~7d始得减轻,遂转我院诊治。症见:腹部时时胀满,疼痛拒按,大便已3d未通,腑气不通,,呕恶频作,食少则吐,面色萎黄,神疲形瘦,查腹部平行于前正中线有一长约15cm的疤痕,腹肌紧张,压痛明显,舌质黯红,脉沉数。中医

2、诊为肠结。证属瘀热结聚,腑气不通,治当通腑泻热,化瘀止痛。用复方大承气汤加减:酒大黄9g(后下),芒硝15g(烊化),枳实9g,厚朴15g,莪术10g,桃仁9g,赤芍9g,莱菔子15g,水煎服,1d1剂。2诊:服上方3剂,大便已通,每日1次,腹痛大减。原方去芒硝加醋延胡索15g,白芍30g,生甘草15g,太子参15g,服用21剂,诸症消失,随访9年未复发。按:本例为术后瘀血内阻,郁久化热,瘀热壅遏肠腑,气血闭塞不通,痛、呕、胀、闭四大症俱在。.治疗上,通腑与泻瘀热并举;行气与散结相伍;攻下与扶正兼施,俾腑气通,瘀

3、热散,气机畅,肠结消,正气复,病自除[1]。古人畏莪术如猛虎,常束之高阁。今人研究表明,莪术不仅对消除肠黏连有奇效,且作用缓和,尚可健胃,可斗胆用之。2肋骨骨折陈某,男,69岁,1993年10月4日初诊。患者4d前因车祸致右侧第2~4肋骨骨折,住院治疗。作胸壁胶布固定处理,胸痛持续加重,虽用杜冷丁也不能缓解,邀中医会诊。症见:胸闷痛,不能自转侧,昼夜呻吟不已,甚则膝胸卧位,痛不欲生,下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4d未通,腑气不通,纳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虚弦,急以新加黄龙汤化裁:生大黄15g(后下),芒硝30g(

4、烊化),枳实12g,厚朴12g,瓜蒌15g,党参12g,当归15g,1剂,水煎服,静候以观之。服药半剂,泻下大量燥屎,胸痛立减,遂停余药。按:肋骨骨折患者常因活动受限,多伴腑气不通,胸痛自当加重,医者往往仅对骨折作相应处理,极易忽视全身症状,致使事倍功半。盖因燥屎内结,腑气不通,肺气失降,逆于胸胁,气机壅塞,必使胸痛愈甚[2]。勿以年高而恐下,勿以体弱而惧攻,攻补兼施,恩威并用,故能立竿见影。3急性胆囊炎郭某,女,32岁,1996年10月23日初诊。症见:高热,寒战,脘腹胀满,疼痛拒按,两胁肋攻撑作痛,恶心呕吐,

5、大便秘结,4d未通,面赤,口渴喜冷饮,2d未进食,舌质鲜红,苔黄燥,脉沉数,曾服西药罔效。b超提示急性胆囊炎。尿常规:红细胞(±);血常规:wbc17.0×109/l,n79%,l0.21,hb120g/l,rbc4.0×1012/l,诊断为阳明腑实证。治以泻下热结,通腑保津,宜大承气汤主之。方药:生大黄10g(后下),芒硝20g(烊化),枳实15g,厚朴15g,3剂,水煎服。嘱中病即止,不可过剂。2诊:病家服上药半剂,遂泻下燥屎若干,热旋退,余症悉除。然病人忘却医嘱,继服余药,大便每日2~3次,质稍稀,伴有口干

6、,乏力,再以竹叶石膏汤3剂,以防死灰复燃。按:《伤寒论》第220条云:“二阳并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执水执水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本病属里热炽盛,燥结肠腑,急当通腑泻下,釜底抽薪,直折其病势。若见高热,单施清法,则无异于扬汤止沸;当下不下,有闭门留寇之嫌,倘若热邪暂退,必将卷土重来,热退而复作。更不必拘泥于前人“中病即止”之诫,要驱恶务尽,以绝后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