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

ID:10361452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1页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2页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3页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4页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试论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探讨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风起云涌,教师职业倦怠早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内外诸多研究表明:教师是一个最具压力的职业,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育程度高者比教育程度低者更易患职业倦怠。较之学术界和大众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关注度,高校教师的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问题却少有研究。一项对全国72所高校教师的调查显示:[1]有94.6%的教师有心理压力,其中35.6%的教师表示压力很大;十五个行业工作倦怠指数,高校教师位居第三;压力感与职业倦怠显著相关。[2]研究显示,[3]职业倦怠实质是“自我效

2、能感的一个危机”。因此,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是预防和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有效对策。  一、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及危害  “职业倦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伯格于1974年首次提出,用来描述那些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不能顺利应付工作的一种应激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教师职业倦怠一般出现下列三种表现:一是情绪衰竭。表现为教师情感上缺乏热情活力,极度疲劳,性急易怒,容忍度低,对生活冷漠、悲观;二是去个性化。表现为教师对学生减少接

3、触或拒绝接纳、消极否定,对同事也常常持多疑妄想的态度;三是成就感低。表现为教师对自己所从事工作意义和价值的评价下降,对工作的无力感、自卑感。这种较低的成就感会进一步加剧教师职业倦怠,从而大大降低教师工作的驱动力。这时失败就会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社会心理学家将之称为“学者型的无力感”。高校教师位于人才培养金字塔的顶端,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任,肩负着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这一令人羡慕不已的职业不像人们想象般轻松悠闲,他们工作任务重,社会责任大,自我期望值高,职业压力大,极易引发职业倦怠。  教师职业倦怠现象已极大地

4、危害了无数教师的身心健康及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教育协会主席麦克古瑞曾感叹:“职业倦怠的感受正在打击着无数有爱心、有理想、乐于奉献的教师们——教师们已在逐渐地放弃他们的专业工作,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纠正,那么就会达到流行的程度”。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自身、学生和教育工作产生极大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降低主观幸福感。长期职业倦怠会使教师身心处于亚健康状态,出现疲劳、焦虑、情绪低落等症状,影响身体和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职业倦怠程度越高,幸福感越低,对自己的生活状态的整体评价越低;二是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和学

5、生健康成长。职业倦怠往往使教师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投入减少,不能有效履行自己的职责,阻碍教育目标的实现。职业倦怠的直接受害者就是学生,它容易使教师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消极的情绪和态度会“传染”给学生,影响学生身心健康;三是影响教师职业形象,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于职业倦怠使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黯然失色”,严重影响教师神圣的职业形象,并对社会环境产生“污染”,不利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二、高校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不是对某一特定事件的即时反映,而是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对工作中所遇到的压力,在情绪上产生一

6、种低强度递进的反应过程。引发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自身素质和人格特点等内部原因,也有新旧体制交织的社会大环境下日趋激烈的竞争压力的外部因素,但根本原因还在于高校内部组织管理问题。结合我国高校教师的人格特点及其工作性质、组织特点的分析认为,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是三对矛盾作用的结果:  1.强压力与弱自我的矛盾。工作压力大是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外力源。如今教师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拿到最高学历、评上高级职称、完成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都已成为高校教师必备的职业条件。压力不仅于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掌握新的理论和技术,

7、更重要的是于学校多方面综合考评体系和工作量化指标,科研目标愈来愈高,教学任务愈来愈重,评价标准愈来愈细,学生需求愈来愈多。为此,高校教师已成为不坐班的“全天上班族”。有资料显示,高校教师日平均工作时间在11小时以上。当教学、科研、学习、为人师表等工作对教师有繁杂而不同的要求时,容易造成教师无所适从,产生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导致工作效率低下,职业倦怠产生。另一方面,教师过弱的个人因素是诱发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教师过低的能力素质、过强的压力感受力及完美主义的性格特征是产生教师职业倦怠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压力是一把双刃剑,成为促进自我成长的动力,还是

8、变为产生职业倦怠的诱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自我内在力量强弱与否,教师自身的人格特征是其中的关键因素。  2.高期望与低成就的矛盾。中外职业倦怠的研究成果发现,个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