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ID:1036750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_第1页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_第2页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_第3页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_第4页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法律决策中消极程度及消除策略对后见偏差的影响  关键词:法律决策;后见偏差;严重程度;消除策略      1引言    后见偏差是指个体在得知事情的结果之后,否认结果信息对其判断的影响而倾向于高估自己能正确预测事情发生机率的现象,又称之为事后通偏向或后见扭曲(hindsightdistortion)。Fischhoff将后见偏差操作性地定义为后见判断(可得益于事件结果反馈的判断)与先见判断(不知晓事件结果时的判断)的系统差异。  在法庭审判中的法官,往往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挑战,即他们必须忽略结果对他们所产生的后见效应的影响,以一种公平的方式来判决被告在结果出现之前的行为是否有

2、罪。他们能否做到不考虑结果的信息而做出正确的裁决?国外的一些研究已经开始论证后见偏差对于法律决策的有害影响。在尝试忽略特定信息的同时,这种重新判断过去的方式使得法官在做出决策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后见偏差。由于后见偏差对于法律决策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于法官来说,熟悉这种现象是十分必要的,并且探讨减少或者消除后见偏差的有效策略将具有重大的意义。  由于后见效应能够对人类判断造成影响,使人们的判断出现偏误,因此,心理学研究者一直在寻求减少或消除后见效应的方法。张嘉璧与李玉惠(2000)总结了当前研究的主要方法有:1)利用指导语来控制;2)改变接受结果讯息到第二次评估的时距;3)实验

3、者否定先前给予的答案;4)给予被试第一次评估时对于问题的想法;5)被试列举其他可能性结果的理由;6)结果推理不太合理,结果出乎意外时,也可以减少后见效应。  法律决策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决策,法官是在事件发生后进行法律案件的判决,不存在对自己先前的预测进行回忆评述的情形。法律决策的特殊性在于,在已知结果信息的法官做出带有一定程度偏误的决策中所出现的这种后见效应是“早知如此”效应(know-it-all-alongeffect)。因此,将法律决策的特殊性结合到上述消除后见效应的诸类方法原型中,有两种策略可能对减少或者消除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是有效果的,策略一是直接告知决策者,可能会

4、有后见效应这种现象,请决策者多加注意;策略二是让决策者考虑某事件的其他可能性结果并分析其影响,以分散对已知结果的过度注意或关注。那么在法律案件中,上述两种消除后见效应的策略,能否减少法律决策中的后见偏差?基于此,研究希望,通过从实验的角度探讨事件消极结果的不同严重程度对法律决策中后见偏差的影响。同时,通过策略的运用进一步探究如何减少或者消除庭审中的后见偏差,考察法律决策中消除后见效应策略的有效性。    2实验研究    2.1实验目的与假设  在法律案件中,所出现的结果一般而言都是具有典型性的消极的结果。那么消极结果的严重程度是否会对后见偏差的大小有显著的影响?实验将考察后见

5、偏差是否会受到消极结果严重程度的影响。同时,验证分散被试对已知结果的注意力,考虑其他可能性结果并分析该结果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告知被试后见效应的存在,能否减少在消极结果不同严重程度下被试决策中后见偏差的产生。  实验假设是,消极结果的严重程度对于后见偏差的大小有着显著的影响,严重的消极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大程度的偏见。模拟法官做出的决策可能会忽略事件行为本身,更多地关注结果,即受到结果严重程度的影响。要求被试考虑其他可能性结果并分析该结果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会减少他们的后见偏差。同时,经过特殊指导程序的被试,在决策时受到后见效应的影响更小,同样也会出现更少的后见偏差。  2.2实验

6、方法  2.2.1被试  法学专业,参加过模拟法庭、庭审旁听、以及司法部门实习工作的大学四年级本科生,共189人。其中,男学生为75人,女学生为114人。平均年龄为22.34±1.08岁。  2.2.2材料  案例一:  出租车司机肖某,某日在市区载客途中,乘客突发心血管疾病,昏厥休克。肖某把该乘客送往医院,但是为了节约时间,去最近的医院需要逆行,而且正处于繁华地段,人流、车流量较多。肖某超速逆向行使将该乘客送到医院。  案例二:  某心理咨询诊所的心理咨询师李某,具有心理咨询师的执业资格证,具有一年工作经验。在接待求助者何某后,经过几次咨询交谈,诊断何某患有特定物(电梯)恐怖性神

7、经症,并对其采用了系统脱敏法,但效果不明显,于是决定对其采用冲击疗法(将患者完全暴露于他所恐惧的现实特定物之中)。由于冲击疗法是一种在心理学上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所以如果要实施冲击疗法就必须要对求助者做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因求助者何某一直声称自己身体非常健康,从未患病住院,也很少感冒,不需要浪费钱做身体检查,只要赶紧治好困扰他的恐怖症就行。于是心理咨询师李某便与求助者何某签订了冲击行为疗法的治疗协约,并开始对其实施冲击治疗。  2.2.3实验设计  采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