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ID:10376297

大小:5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_第1页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_第2页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_第3页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_第4页
资源描述:

《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探讨黄芪、赤芍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肝脏担负着物质代谢和解毒的功能,是机体重要的器官,因而也易受到病毒、细菌、酒精等攻击,诱发肝脏损伤。肝损伤时肝枯否细胞的激活和各种炎症介质、细胞因子和氧自由基、一氧化氮等物质大量产生,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2006年选择毒性低,价廉的常用传统中药黄芪与赤芍对免疫性肝损伤保护作用进行研究。黄芪活性成分黄芪甙具有抑制脂氧化酶,减少脂多糖(LPS)的生成,提高肝脏谷胱苷肽(GSH)含量,抗自由基,调节代谢,保护线粒体,尤其在调节免疫、抗肿瘤、抗病毒、改善肝脏供血等方面有

2、重要作用[1,2]。有报道赤芍对乙型肝炎患者肝脏损害有保护作用[3]。单药黄芪及赤芍对动物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国内均有报道,黄芪与赤芍二者联合用药的效果及机制未见报道,本研究使用卡介菌(BCG)和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选择血清酶学测定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为测定指标,观察黄芪注射液、赤芍注射液联合应用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动物  昆明系雄性小鼠,5~8周龄,体重(20±2)g,由黑龙江

3、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1.1.2试剂  BCG由卫生部生物制品研究所提供,LPS购自Sigma公司,黄芪注射和赤芍注射液为成都地奥九泓制药厂药品,SOD、MDA试剂盒为南京建成生物工程公司产品,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试剂购于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科技公司。  1.1.3仪器  SpectraMAX190酶标仪、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1.2方法  1.2.1分组  60只小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赤芍组、黄芪赤芍联合组。对照

4、组腹腔注射性理盐水15ml/kg,模型组和三个给药组建立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1.2.2造模  鼠均经尾静脉注射BCG1mg(0.2ml),3h后,给药组分别腹腔注射相应药物(黄芪15ml/kg,或赤芍15ml/kg,或黄芪和赤芍各7ml/kg),连续10d。最后1次给药3h后,经尾静脉注射LPS10μg(0.2ml),禁食不禁水,5h后,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同时脱颈椎处死小鼠,迅速取出肝右叶组织制备成匀浆测MDA、SOD。 1.3血清酶活性测定  血清ALT,AST,LDH活性测定用日立7600-

5、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MDA和SOD的含量测定,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4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实验数据以x±s表示。  2结果  2.1血清ALT、AST及LDH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中ALT、AST和LDH升高,表明造模型成功。三个用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说明黄芪注射液与赤芍注射液均能减少肝细胞内酶的逸出,对肝细胞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黄芪组强于赤芍组(P<0.01),联合组作用更显著,

6、见表1。表1各组小鼠血清ALT、AST及LDH水平(略)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与黄芪组比较,(5)P<0.05;与赤芍组比较,(6)P<0.05,(7)P<0.01。  2.2肝组织SOD及MDA模型组小鼠肝匀浆SO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造模成功。黄芪注射液与赤勺注射液均能提高肝组织SOD活力,减少MDA含量,见表2。表2各组小鼠肝组织SOD及MDA水平(略)注:

7、与对照组比较,(1)P<0.05,(2)P<0.01;与模型组比较,(3)P<0.05,(4)P<0.01;与黄芪组比较(5)P<0.01;与赤芍组比较(6)P<0.05,(7)P<0.01。  3讨论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病毒性肝炎不是肝炎病毒对肝细胞的直接损伤,而是肝炎病毒侵入肝细胞后,激发人体免疫应答引起免疫性肝损伤。微量的BCG和LPS可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类似于人类肝炎发生的病理生理过程,BCG首先致敏T淋巴细胞,特别是大量致敏肝内枯否细胞,使巨噬细胞聚集于肝脏,在注射LPS后激活致敏状态的细

8、胞,使其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如一氧化氮、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自由基和白三烯等,进一步引起肝脏免疫损伤,因此是筛选治疗肝病药物较为理想的模型之一[7]。  机体通过酶系统与非酶系统产生自由基,自由基攻击生物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作用,产生脂质过氧化物,如MDA,它能改变酶的功能,引起基因调控及表达错误,最终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因此,MDA是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终产物,其水平的改变能间接地反映由于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