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ID:10384303

大小:5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_第1页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_第2页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_第3页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_第4页
资源描述:

《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摘要】当今我国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缺憾,主要表现在生源工程实践经验匮乏,教育模式陈旧,课程内容层级性缺乏、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等。本文结合我校研究生培养,阐述了多维的土建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土建类研究生多维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新时期随着研究生的连年扩招,研究生教育无论从层次上还是从规模上都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目前国内土建类研究生创

2、新能力培养的现状    目前国内土建类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是理论知识扎实,创新能力相对低下,土建工程科学方面的原创性成果少,土建工程技术上的模仿性创新不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产品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究其症结,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1生源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自2000年以来,我国研究生招生数量连续7年实现20%以上的增长速度,我校土建类专业研究生招生数量也实现17%左右的增长速度。我校近年来大部分生源来自于本地区比我校相对弱的其他高校以及我校毕业生,我校优秀的生源则考取同济大学、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知

3、名高校。近几年本校学生考取的研究生约占45%左右,本校应届学生比例达30%,他们的年龄较轻,阅历较浅,从事研究的工作经验有限,需要在科研实践中经受锻炼,相比以往的研究生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缺乏。  1.2课程体系结构发展不均衡  公共基础课所占课时数偏多,而选修课门数偏少;理论性课程偏多,实践性课程偏少;方法论课程开设情况较差。课程内容层级性缺乏,硕士生课程与本科生课程内容仍然存在较大的重复,没有凸显研究生教育在课程内容上的要求和特色;博士生课程没有体现其应有的高、深、专。课程教学较少强调学科间的交叉和渗透。课程内

4、容的前沿性和国际性不足,不太重视对国外新版教材的引进,使得一些最新的研究热点问题和尚存争议性的问题很少能够及时、迅速反映到研究生的课程之中。  1.3传统教育模式陈旧  前期主要依靠课堂式教育,其课程安排、课堂内容及知识传授方式基本是本科教育的延续;对研究生教学过程的评估和考核方式单一,仍然以期末考试或试验报告和课程论文为主。授课教师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讨论、案例、实践等教学环节薄弱,没有突出能力培养,教学效果不理想;国内教师自己编写的优秀案例少。后期的科研阶段主要是以导师的安排为研究方向,缺乏主观能动性和创造

5、性;同时一对一师徒式的指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科学研究的视野、兴趣点的培养和接受多种科研实践的机会,忽略了培养研究生自我思索和善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4培养条件不足  研究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导致导师科研项目和科学实验的相对不足,阻碍了研究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小型、封闭、分散的问题。研究生的培养停留在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过窄,以技能训练为主的阶段,研究生自主意识、创新意识较弱。另外,研究生教材的更新速度已跟不上日益严峻的形式要求,教材保障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  1.5管理体系不适应  

6、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总体上依然是学校主管全校研究生的教育管理,二级学院的自主权力和自主管理意识相对较差,很大程度上形成了管理制度的僵化,使得各项管理办法难于全面反映所有学科专业的特点,缺乏对学科发展的适应性。    2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建类专业是学校的特色专业,土建类学科群拥有若干个国家重点学科和陕西省重点学科。近五十年来,我校秉承“创新”的校训,通过研究生教育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土建方面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地区经济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历年来,我校土建类毕业研究

7、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多家用人单位反映,我校毕业土建类研究生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厚,适应性灵活,头脑敏锐,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对问题具有高度的敏感型和洞察力、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求实的科学态度。不言而喻,研究生教育诸多成绩的取得是与我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密切相关的。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主要包括:  (1)学校打破了一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具体管理研究生培养事务的组织格局,科学划分了各层次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职责;二级学院更多的结合本学科专业特点自主管理研究生教育,充分发挥了院系自主管理的

8、积极性,使管理规章的制定与执行更有针对性和适应性。(2)学校把握共性与个性结合,宽广与精深结合,知识与能力结合的原则,精简课时、压缩学分,撤销一批内容陈旧、无人选修、偏离学科内涵的课程,合并一些内容重复或相近的课程,突出教学实践、专业文献阅读和学术活动等三个实践环节;加大学位论文工作比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