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讲稿(二)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

ID:10411697

大小:508.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8-07-06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_第1页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_第2页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_第3页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_第4页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医外科学讲稿(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第一节概论一、定义和种类定义皮肤病:指发生于人体皮肤、黏膜及皮肤附属器的疾病。性传播疾病:指通过性接触而传染的疾病,旧称性病。种类1.病毒性皮肤病:热疮、蛇串疮、疣等。2.细菌性(含真菌性)皮肤病:脓疱疮、癣、麻风等。3.虫毒性皮肤病:疥疮、虫咬皮炎、毒虫咬伤等。4.过敏性皮肤病:接触性皮炎、湿疮、药毒、瘾疹等。5.皮肤附属器官疾病:痤疮、面游风、酒糟鼻等。6.病因复杂难治的皮肤病:白疕、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结节性红斑、红斑性狼疮等。7.性传播疾病:淋病、尖锐湿疣、梅毒、艾滋病、非淋菌性尿

2、道炎等。二、病因病机病因:外因:风、湿、热、虫、毒内因: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肾亏损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毒结聚。年月日73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外感六淫内外因素相互影响脏腑、气血、阴阳失调邪正消长,阴阳失调,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紊乱肌肤生理功能失调发生皮肤病※风、湿、热、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以上病因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引起,常是多种病因共同作用而致,注意审因辨证,还应结合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全面揭示皮肤病病因病机。三、辩证局部辨证和整体辨证相结合(一)辨皮肤病的常见症状1.自觉症状:凡病人能自觉反应给医务人员的

3、,如瘙痒,疼痛,灼热,麻木,蚁走感。(1)辨瘙痒风邪:主要因素,如荨麻疹。湿邪:痒多见于下肢,伴糜烂、溃疡、脂水淋漓,如湿疹。热邪:皮损色红、灼热、痛痒相间,得热更甚,如药毒。血虚:皮肤干燥脱屑,日久肥厚,如皮肤瘙痒症。虫淫:瘙痒剧烈,如虫行皮里肉外,如疥疮。年月日73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2)辨疼痛由于邪客经络,阻塞不通,气血壅滞而成。寒邪:皮色苍白或暗紫,得热则缓,遇冷加重,如冻疮。热邪:皮色焮红、灼热,得冷则轻,热甚加重,如丹毒。血瘀:固定不移,多结节或肿块,初起隐痛、胀痛、灼热、色红,继而转青或肿胀,如结节性红斑。(3

4、)辨麻木气血虚弱:气虚则木,血虚则麻,皮肤麻木感觉障碍,如蛇串疮后期。邪气阻滞,气血不通:皮肤麻木不仁,如麻风。(4)辨灼热热毒或火毒所致,多见于急性皮肤病。2、他觉症状:凡皮肤上客观存在的病变能看到,摸到,检查到的,有诊断意义。(1)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在病变过程中,直接发生及初次出现的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结节,疱疹,脓疱、囊肿、肿瘤。l斑疹:为皮肤局限性的色素改变,既不高突,也不凹下,一般小于2cm,超过2cm者称为斑片。l红斑:常见于丹毒、药毒,多由热邪引起。l紫斑:即瘀点、瘀斑,常见于紫癜,多由血热迫血外溢或脾虚摄血无能,血溢络

5、外。l白斑:即色素脱失斑,常见于白癜风,多由气血失和或气滞引起。年月日73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l黑斑:常见于黄褐斑、雀斑,多由肝郁血瘀、脾虚气血不足、肾虚所致。(2)丘疹:为局限性隆起皮面的丘形小粒,直径小于0.5cm,多为风热、血热所致。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牛皮癣等。l斑块:相互融合,扁平隆起,片状损害。l斑丘疹: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稍隆起皮损。l丘疱疹:丘疹上有水疱或脓疱者。(3)水疱:为限局性空腔含液体的高起性损害。l水疱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为大疱。l多属湿热或热毒所致。l常见于湿疮、接触性皮炎、蛇串疮

6、、虫咬皮炎等。(4)脓疱:为局限性皮肤隆起,内含脓液。l可以是原发疹,也可以是水疱演变而来。多由热毒或火毒炽盛所致。l常见于脓疱疮、脓疱型银屑病等。(5)结节:为一可触及的圆或椭圆形的局限性损害,大小、形状、颜色不一。常见于结节性痒疹等。l与丘疹的不同点病变范围深而大。l多由气滞、痰凝、气血凝滞所致。(6)风团:为局限性水肿性隆起,表皮无受累。存在时间短暂,可在数小时消失,伴剧痒。l红色者为风热,l白色者为风寒或血虚,年月日73辽宁中医药大学讲稿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l色紫暗为血瘀。2.继发性损害: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不当及机械性损害

7、(搔抓)而引起。包括:鳞屑、糜烂、痂皮、抓痕、皲裂、色素沉着、苔藓样变等。(1)鳞屑:是脱落的表皮细胞,可有多种形状,可呈糠秕状、云母状、蛎壳状、大片状。多由余热未清或血虚风燥所致。(2)糜烂:为局限性表皮缺损,由于水疱,脓疱或浸渍后表皮脱落或丘疹、小结节表皮破损后露出的潮湿面。愈后不留瘢痕。多由湿毒或脾虚湿盛、寒湿所致。(3)痂皮:由皮肤渗液,血液或脓液干涸后形成。有浆痂(湿热)、脓痂(热毒结聚)、血痂(血热)。(4)抓痕:搔抓所引起的线状损害,表面血痂,伴瘙痒。多由风盛或风热所致。抓后血痂为内热,白线为风盛或内燥。(5)皲裂:皮肤出现线状裂

8、隙,可累及表皮也可累及真皮,伴疼痛。多由风寒外侵或血虚风燥所致。(6)色素沉着:多数继发于慢性皮肤病后,多呈褐色、暗褐色或黑褐色。l原发皮损:肝火,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