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

ID:10440492

大小:65.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_第1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_第2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_第3页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_第4页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测试习题:第13课《人琴俱亡》同步练习(苏教版八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人琴俱亡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王子猷(yóu)病笃(dǔ)B.径(jìng)入琴弦(xián)C.掷(chēng)地悲恸(tòng)D.卒(zú)不调(tiáo)二、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一项1.何以都不闻消息()A.总是B.竟C.已经2.语时了不悲()A.结束B.可能C.完全3.子敬素好琴()A.白色B.向来C.本来的,原有的4.便径入坐灵床上()A.小路B.径直C.直径5.弦既不调()A.协调B.调解C.调弄6.因恸绝良久()A.隔断B.绝对C.极7.便索舆来奔丧()A.轿子B.地图C.舆论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王子猷、

2、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语时了不悲。便索舆来奔丧,都不哭。1.在文段横线处填写原句。2.说说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1)王子猷、子敬俱病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时了不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面朗读

3、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何以/都/不闻消息B.何以/都不/闻消息C.何/以都/不闻消息D.何/以都不/闻消息4.对这一段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一段主要交代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写王子猷、子敬兄弟二人病情都很沉重,第二件事写王子猷去为子敬奔丧。B.子猷说话时的“不悲”,奔丧时的“不哭”反映了子猷为子敬的死幸灾乐祸,认为自己在子敬后死。C.这一段中子猷与子敬的兄弟之情虽未直接言表,但可通过一些语句来反映了他们的兄弟情深,如“何以都不闻消息?”一句责问,“便索舆来奔丧”一句的急切之情。四、欣赏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

4、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1.“醉花阴”是________名,李清照,号________,________朝女词人。我们还学过她的词是《________》。2.对该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没有正面写离别之情和相思之苦,但是仔细寻味,每一字中都浸透了离愁与相思。B.上阕写词人一整夜未睡而愁,主要是考虑如何在清闲的重阳佳节去赏菊花。C.下阕主要突现了一位多愁善感、弱不禁风的闺阁女子的形象。D.“人比黄花瘦”一句运用了夸张手法,这位女子比东篱下的黄花还要瘦,主要是愁苦之情造成的。【参考答案】一

5、、C二、1.B2.C3.B4.B5.A6.C7.A三、1.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2.(1)王子猷、子敬都病得很重(2)说话时语气完全不悲伤(3)取出子敬的琴弹奏,琴弦完全不协调3.A4.B四、1.词牌名,易安居士宋《如梦令》2.B德育教育融入小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对策随着我国小学德育教育不断提档升级,在小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日益成为现代小学品德教育的重要目标与方向。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自身道德体系的关键时期,利用小学课堂教学开展德育教育,可以实现小学生个人思想品格的形成与塑造。在小学课堂教学体系中,蕴含着大量的德育知识与德育教育资源,如何将德育

6、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是现代德育教学探索的主要方向,同时也是我们日常教学的出发点和着力点。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小学教育阶段,课堂是培养和激发学生道德意识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要打造新型民主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中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明确自身在课堂以及生活中权利义务,强化提升个人道德意识,构建自身的认知体系。在小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向学生灌输道德意识,在向学生提出要求的过程当中,要构建平等的话语体系,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共同探讨和研究问题,帮助学生在课堂上培养自己的道德思维和道德意识,将自己当成课堂一份子,关

7、注和理解课堂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道德问题。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課文为《文天祥》,在开展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效融入爱国主义教育,并引申相关知识,提升学生道德水平,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相应的知识,可以减小学生对于单纯宣教的抵触情绪,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此外,在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中,有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可以利用教学契机,提升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二、打造生活化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在小学课堂教学当中,要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于德育教育

8、都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