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

ID:10449533

大小:79.50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8-07-06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_第1页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_第2页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_第3页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_第4页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传统教育目的的反思论文摘要我国传统的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性期待,作为其理论要素的革命、无产阶级、接班人等概念,缺乏理性的教育学的内涵,与教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培养受教育者健摘要我国传统的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目的,是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出现的政治性期待,作为其理论要素的革命、无产阶级、接班人等概念,缺乏理性的教育学的内涵,与教育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培养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普世性标准存在着差异,其通行容易造成教育活动的价值系统混乱。进入现代化的国家教育需要超越以革命为主旨的阶级性标准,依据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政原则,以培养具有民主、自由、平等素养的现代公

2、民为教育目的。关键词教育目的;革命接班人;现代国家公民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1672.0717(2007)05.0005.09AReflectionoftheTraditionalAimsofEducationoderneducationneedstosurpasstherevolutionaryclassstandardanddevelopmoderncitizensocracy,freedomandequality.Key;revolutionarysuccessor;moderncitizen科书中,还是在正式的会议决议或文件中,教育目的都被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

3、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样的表述历时数十年,人们对此司空见惯,并未感到有什么不妥,所以至今仍然是教育文件及政策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概念。然而,在近年来对教育某些不良现象的研究中,作者却发现现在许多教育问题产生的根源,都在于我们以往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片面认识。在诸多的片面认识中,一个重要的误识就是“培养接班人”的教育目的。该误识使教育偏离了以培育善良、正直、理性、高尚、自由的健全人格为基础的教育方向,从整体上影响了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时至今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个问题。一、传统教育目的的概念解析众所周知,我国教育目的中贯穿建国后五十多年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表达的

4、是一种政治性需要,其中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概念,也是一种政治性目标,其内蕴的是政治的要求和意志。该教育目的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以培养继承、发扬、传播无产阶级革命思想的“接班人”为教育的直接及唯一目的,其对中国教育的直接影响曾经长达30年。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的改革开放活动中,该教育目的曾经被广泛讨论,其依据的理论基础曾经被质疑,但在80年代末的“风波”之后,该目的又成为教育思想领域中的主流话语,发挥着指导思想的作用。然而,由于教育的基本形态及活动机制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国家主导的教育体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教育的主体地位,并且在促进教育主体地位恢复中肯定了教育的经济利益诉求,致使

5、该目的对教育的影响有所减弱,亦即由直接影响转化为间接影响,并且持续至今。而随着社会领域中市场经济的发展,教育中的经济利益追求超过了政治利益追求,经济功利主义已经成为教育实质性的活动核心,导致教育目的在迷失于政治之后又迷失于经济之中,使教育成为形式壮阔、装饰华丽、灵魂空虚的精神流浪者,倍受社会指责和诟病。对于教育方向的迷失原因,作者拟通过对教育目的概念及精神主旨的分析来陈述。1.关于“革命”概念在我国传统的“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教育目的中,“革命”为其核心概念。然而,该目的中所指称的“革命”内涵是什么?教育者怎样贯彻和弘扬革命的主旨,则是一个不小的难题。对此,制定者虽然微言大义,

6、早已有宏伟理论,但对于执行者而言,革命概念在社会现实活动中变动不定的状态,往往会使他们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因为在我们的思想领域中,长期流行的定义是“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写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就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1。这表明在革命的概念中,内含了造反、暴动、推翻对方统治、夺取对方政权等意识和思想。而革命在中国当代历史中最典型的诠释,就是由孙中山领导的推翻清朝统治的辛亥革命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武装斗争。那么,教育要培养的革命事业接班人,是否就是这种具有造反精神、坚持武装斗争道路、以革命理想为精神主旨的革命战士呢?他们是否要象革

7、命导师要求的那样,在思想上信仰革命,忠诚革命;在行动上敢于革命,勇于革命,对敌人要无情打击,残酷斗争呢?显而易见,这样的教育目的在政治家的思想逻辑上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在国家处于和平统一、政治稳定、特别是革命者转化为执政者且成为国家的领导核心以后,是否还应该倡导这样的教育目的,则是有待商榷的,也是在现实的教育活动中难以把握的。因为如果革命的定义没有变化,并且强调要年年讲、月月讲体现革命主旨的阶级斗争,那就会造成理论上的教育目的与本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