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

ID:10450432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_第1页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_第2页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_第3页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_第4页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原则 摘要文章从评价内容、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评价结果六个方面分析了目前高职教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构建工学结合课程评价体系的四条原则,即: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评价内容全面化、评价过程动态化。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现状思考  一、高职教育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课程评价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在高职院校的常规教育评价活动中,主要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评价结果等几个方面。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课程评价的内

2、容不太合理  虽然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为社会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决定了高职课程评价的内容应该包括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个部分,而且实践能力考核应该明显大于理论水平考核,其考核要求也应该更加严格。但由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办学时间不长,目前我国高职的课程评价仍然沿用本科教育的课程评价,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的倾向,仍然将理论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及对传授知识的掌握度与继承度作为课程评价的重点,而对于学生的操作技能和职业素养的评价却摆在了次要位置,比重偏低甚至缺失。这样的课程评价直接导致了高职的

3、课程仍然是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学生只注重学习书本上理论知识以应付考试,轻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忽视对职业能力的培养。这就造成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相对较差,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质量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反映出目前我国高职课程的评价内容不够合理。  2.课程评价的主体比较单一  受国家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评价机制的影响,我国传统的教育评价都是采用自上而下的评价方式,即:由政府评价学校、由学校评价教师、由教师评价学生。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基本上忽略了同级之间的评价、自下而上的评价(包括学生评价

4、老师、老师评价学校等)。目前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也不例外,采用的是自上而下、教师评价学生的评价方式,教师依据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考核,试图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在课程评价中也安排了被评价者的自我评价,但从总体上来说,被评价者基本上还是处于消极被动的被评价地位,对课程评价缺少应有的热情。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学校、企业,甚至社会的共同参与,因此,工学结合课程评价的主体自然也就不能让学校、企业和社会中的任何一个缺失,但是目前的情况是行业/企业以及学生家长等基本上没有参与到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中来,造成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主体

5、比较单一,不利于调动课程有关各方的积极性,其评价结果的信度难于得到保证,课程评价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3.课程评价的对象不够完整  根据课程评价的定义,课程评价的对象表述为课程的计划、活动和结果等有关问题,即包括:课程计划、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课程评价的对象普遍只关注了学生的学业成绩评价(即课程的结果),部分学校开展了教师的教学情况评价(即课程的活动),尽管这样,这些学校在上述两个方面的评价也不是很规范,而对于三个课程评价对象之一的课程计划的评价(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却几乎被全部学校所遗忘。  4.

6、课程评价的方法显得简单  受传统课程评价习惯的影响,总结性评价在我国高职目前的课程评价中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考核方法仍然延续着传统应试教育中的笔试,学生学业成绩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期末考试的分数,以分数论英雄;而形成性评价却很少有人问津,也很少采用口试、演讲、论文、实践操作、案例分析、现场演示、课程设计、实地调查、成果汇报等评价方法,即使采用也缺少可供参考的操作程序和规范要求,不同的老师使用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这种终结性评价课程评价方法显得简单,只重结果、忽视过程;重视期末、淡化平时;关注分数、轻视学习,限制了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

7、发挥,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全面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5.课程评价的标准有些僵化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的课程评价标准基本上是采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用一个标准来评价全国数以万计的各具特色的课程显然是不合适的;尽管有些高职院校制定了学校自己的课程评价标准,那也只不公平是在《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高职)》的基础上降低一些要求形成的全校统一的课程评价标准,评价的课程多达数百门,属于典型的一表对多课。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缺乏应有的灵活性,不允许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情景和不同的对象,差异化地合理灵活

8、运用课程评价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各门课程实际存在的个性化特点,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如实地反应被评价者的实际水平和真实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