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

ID:10467674

大小:61.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_第1页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_第2页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_第3页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_第4页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血瘀证型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测定及其意义论文.freelboticstateonblood-stasissyndromeofcancerpatients.MethodsSixty-ninecancerpatientsegroup(56cases)andnon-blood-stasissyndromegroup(13cases),atissueplasminogenactivator(t-PA),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1(PAI-1),activatedparti

2、althromboplastintime(APTT),fibrinogen(Fib),prothrombintime(PT)andthrombintime(TT)ofthethreegroupseter,ELASAmethodandautocoagulometer.Resultsparedegroupandnon-blood-stasissyndromegroup(P>0.05),hoaPAI-1andFibegroup.Thelevelofplasmat-PAegroup,andthereegroup(P

3、>0.05).paredegroup,theexpressionofplateletCD62PandthelevelofplasmaFibegroup.ConclusionThereisadifferentdegreeofprothromboticstateinblood-stasissyndromeandnon-blood-stasissyndromeofcancerpatients.ThechangesoftheexpressionofplateletCD62P,thelevelofplasmat-PA

4、,PAI-1,PT,FibandAPTTmaybethepartoffundationinprethromboticstateofcancerpatients.Keye;prethromboticstate;molecularmarker现代研究已经明确,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病理与其他疾病有着本质的不同,研究发现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在恶性肿瘤中较为常见1-2,并且与止凝血功能改变有着密切的相互联系。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estate,HCS

5、),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形成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3。而中医研究认为,血瘀证与恶性肿瘤存在密切关系4,在肿瘤的发生、增殖和转移等病理过程中,均有不同的表现。肿瘤病血瘀证患者更容易发生明显的止凝血功能紊乱、纤溶亢进及血小板活化,并且常处于血栓前状态,还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栓塞等严

6、重并发症,如不早期诊断和治疗,往往会因出血而失去治疗时机,甚至造成死亡5-6。因此,早期发现血栓前状态、防止DIC发生、降低出血发生率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相关因素7。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一些反映血栓前状态指标进行观察,阐明肿瘤血瘀证与血栓前状态的关系,为进一步研究恶性肿瘤血瘀证提供客观依据。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恶性肿瘤诊断标准按照《临床诊疗指南·肿瘤分册》诊断8,并经影像学、B超、CT、胃镜及病理活检或细胞学确诊。中医血瘀证诊断标准依照第二届全国活血化瘀研究学术会议修订的“血瘀证诊断标准”有关内

7、容9,具体如下:⑴舌紫黯或有瘀斑瘀点;⑵典型涩脉或无脉;⑶痛有定处(或久痛、椎刺性疼痛或不喜按);⑷瘀血腹证;⑸癥积;⑹离经之血(出血或外伤瘀血);⑺皮肤黏膜瘀斑、脉络异常;⑻痛经,伴色黑有血块或闭经;⑼肌肤甲错;⑽偏瘫麻木;⑾瘀血狂躁;⑿理化检查血液、循环瘀滞表现。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痰凝血瘀证、阴虚血瘀证的辨证则依据《中医诊断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六版)中的有关内容进行,不属于上述血瘀证型者归属非血瘀证组。1.2纳入标准所有入选病例的西医诊断应符合规定的疾病诊断标准;入选病例的中医证候诊断应符合

8、规定的证候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选择与病例组性别、年龄等相匹配的无心、肺、肝、肾及血液等系统疾病的健康人,年龄大于18岁,性别、民族不限。1.3排除标准检测前2周内服用过阿司匹林、华法林、皮质醇激素、儿茶酚胺、噻氯匹定、波立维、肝素等,以及其他可影响凝血和纤溶的药物者;服用过活血化瘀类的中药者;有血液系统疾病及精神病患者;单纯急性疾病患者、外伤患者;妊娠、哺乳期妇女;资料不全等影响判断者。1.4临床资料1.4.1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