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

ID:10468447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_第1页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_第2页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_第3页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生成”超越“预设”论文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统得过死,就会把学生引入幽深的峡谷,这显然有悖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而纯粹的“生开放对应于封闭,生成对应于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深陷在“预设”的窠臼里,统得过死,就会把学生引入幽深的峡谷,这显然有悖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而纯粹的“生成”也属空中楼阁,矫枉过正。因此,我们应在预设的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与自主建构,需要更多关注的是师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复杂多变的

2、教学过程中运用自身的智慧直面生成,通过引导、交流、对话等策略使教学中随机生成的信息及时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使枯燥的数学课堂鲜活起来。一、精彩出自预设之外“衡量一个教学计划是否具有教学论质量的标准,不是看实际进行的教学是否能尽可能与计划一致,而是看这个计划是否能够使老师在教学中采取教学论上可以论证的、灵活的行动,使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学习,借以为发展他们的自觉能力作出贡献——即使是有限的贡献”(德国教育家克拉夫基语)。因此,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对课堂教学进行预设时,应“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

3、主建构的空间。我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找规律”(见图一)时,先按预设解决了盆花和彩灯排列的问题,再解决彩旗排列问题出现了“意外”。师:你们想解决彩旗的什么问题?谁来提一个问题?我们大家一起解决。生:我想知道第23面彩旗是什么颜色?学生独立思考,不一会儿就有人举手。图一生:我是把“红红黄黄”4面彩旗看作一组,然后用23÷4=5(组)……3(面),因为余数是3,每组中第3面彩旗的颜色都是黄色。师:你们同意吗?生:同意。此时,一个学生的小手高举着,激动地说:“老师我不是这样想的,23÷2=11(组)……1(面),因为单数组是红色的。”我心里直打鼓:一边想着他为什么除以2,一边听到他说单数是红色,心想

4、明明4面彩旗是按“红红黄黄”的顺序排列的,这单数也只是第1面是红色,而第3面应当是黄色的,怎么说单数是红色的呢?于是,我不假思考地打断他:3是单数还是双数?它是什么颜色的?生:是单数,它是……老师,我是把“红红”2面彩旗看成一组,“黄黄”2面彩旗看成一组,所以我用23÷2=11(组)……1(面),得到单数组是红色,双数组是黄色,第11组是单数组,那余下的1面就是第12组的第1面,所以它是黄色的。学生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内涵,试想,如果没有给学生展示自己独立思考的机会,或许就扼杀了他的独特思维。尊重学习主体,尊重个性思维,才能真正使课堂生

5、成超越预设!二、精彩源自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学生作为一个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他们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言语还是以行为、情绪方式的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会有动态生成?因此,动态生成得以表现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只

6、要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地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就一定能得以活跃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直线、射线和角”一课,在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后,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并分别标上了1、2、3以示区别。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便于别人称呼,那么,该给这个角起个怎样的名字呢?生:可以叫角一、角二、角三。师:好的,可是,该怎么书写呢?请大家在随常本上试着写一写。原以为大家会写出诸如1、2、3这样的符号,结果交流时,小李给出的方法别具一格:1

7、、2、3。并且,这样的写法还因其独创性,赢得了大家的一致肯定。这既让我感到意外,也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怎么办?是置之不理,还是用“数学上就是那样规定的”来打发学生?该不该对这样有“创意”的写法给出必要的肯定与鼓励?短暂的思想斗争后,我决定还是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包括小李自己来评价这一种写法,结果正是这一“延迟”,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交流时,有学生提出,小李的方法显然直观、明了,但不够统一,尤其是写角之前还得先判断这个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