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

ID:31448087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_第1页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_第2页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_第3页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_第4页
资源描述:

《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出预设,让生成更精彩  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预设好的,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学生按部就班地围绕教师的预设进行学习,使教学变成了知识灌输的过程。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应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走出预设走出教材走出教案走出传统练习  长期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都是预设好的,每个教学环节需几分钟,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要设置几个问题,每个问题需要几个学生回答,如果学生答不上来如何引导到设置好的答案上来。这种教学形式都是

2、学生按部就班地围绕教师的预设进行学习,整堂课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教师手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肯定。要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就要大胆走出预设,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倡导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更有机会生成。  一、结合学生生活经验,适时走出教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家奥苏伯尔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如果我们只按照教材预设课堂,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生成将是枯燥无味的。如:一位老师的“轴对称图形”4公开课,她先布置学生回家用纸剪一件衣服,要求学生想办法把衣服剪漂亮些。上课时,老师出示了一件剪好

3、的上衣(袖子一长一短,领口歪的),学生哈哈大笑,老师问学生笑什么呢?学生说“袖子一边长一边短,一点也不好看”。老师就把长的袖子折了一下,指着袖子说“一样长了”,学生说“衣摆不平”,老师又把衣摆折了一下,学生又说“衣领歪歪的”。老师再把衣领整理了一下,说:“这下平了吧?”学生说:“你把它从中间对折一下看有没有对称。”老师忙问:“什么是对称?”学生:“就是两边要重合,两边的袖子、衣摆、领口要重合在一起。”老师按照学生说的从中间折起来,说:“照这样折,这件衣服的折痕两边真的不一样,难怪不好看。你们剪的衣服这样折起来,两边会重合吗?”学生纷纷拿出剪好的衣服折一折,同桌验证。老师拿出其

4、中一件引导学生找出中间的对称线,教学对称轴。这位老师从学生熟悉的衣服创设情境,短短几分钟,学生探究生成,情绪高昂,课堂活跃。只有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的情境才能使课堂更精彩。  二、结合课堂教学情况,适时走出教案  布鲁姆曾说:“人们无法预料到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我们课前的教案预设无法预料到课堂的全部,这就要求我们要适时走出自己的教案,重新组织课堂教学。如在教学“可能性大小”4时,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我设计了分组摸球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七组,每组8人,每个小组的盒子里都有10个球,有黄白两色,但个数不同,分别是9黄1白、8黄2白、7黄3白、6

5、黄4白,学生边摸边把结果记录到纸张上,统计摸出黄白球各有几次。小组活动完毕,各小组争相汇报活动情况,我很满意地在黑板上做着记录。轮到第6组汇报的时候,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面,他们组是7黄3白的球,可是却摸出了3次黄球5次白球,这完全与我预想的不一样。我先不出声,继续让其他两组汇报,心里边想着应对的方法。我立即让学生观察每个小组的汇报结果,学生也发现了唯有一组与别组不同,这时我说:“我们让这组同学再摸几次,看看会出现什么结果好吗?”于是,这个小组又摸了两次,结果是6次黄色2次白色、5次黄色3次白色,我把这两个结果写在他们第一次摸球结果的旁边,问学生:“看到这样的结果,你们有什么话

6、想说?”生:“大部分情况下,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的次数就会多。”师:“说得非常好,在黄球多白球少的时候,摸出来的黄球次数不一定比白球次数多,但大多数情况下摸出黄球的次数会比摸出白球的次数多。像第6小组第一次摸出的这种现象,我们可以叫什么现象?”生:“很偶然的现象。”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哪些很偶然的现象吗?”生:“买体育彩票中大奖”,“在路上捡到钱包,里面装了一万块”,等等。师:“没错,像这些事情在生活中是非常偶然才发生的,所以我们可以总结出在大部分情况下,哪种颜色的球多摸出来的次数就会比较多。”整堂课又很自然地引入到了正轨中。从这次事件中可以看出,课堂上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发事

7、件,我们要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就要走出预设好的教案,在头脑中重新再预设应对方案,使整堂课更精彩。  三、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时走出传统练习  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都会预设些练习,用于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如教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之后,我是这样设计练习题的:○○○,□□□□□□,()是(4)的()倍,要求学生直接填出答案,可是有位上公开课的老师在出题的时候,本来要画6个□,而只画了5个□,题目出示以后,她同样是问:“谁是谁的几倍?”眼尖的同学喊着告诉老师“题目错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