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ID:10492561

大小:296.38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7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出现:约公元前①年,②建立夏朝。中国出现③制度2、二、网络纲要形成标志:④一、夏商的政治制度世袭方式:⑤王位世袭制的形成中央评价:是社会生产力和阶级对立发展的产物,是社会的进步。中央:⑥2、内容地方:⑦对象:⑧目的:⑨内容:⑩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天子——诸侯——卿大夫——士1、分封制实质:西周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体现了奴隶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意义:⑾⑿二、西周的政治制度结束:⒀目的:⒁基本含义:⒂2、宗法制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相对的大宗小宗作用:保证

2、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3、二者关系:相辅相成,互为表里。分封制通过宗法制得以维系,而分封制则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1、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三、重点拓展■全面认识分封制和宗法制1.全面认识分封制,应该从分封制的目的、特点、实质、作用、弊端等方面来把握。(1)目的:巩固周王室的统治,拱卫王室。(2)主要特点:分封对象的广泛性;周天子处于宝塔顶端;“土地和人民”与“义务”是周天子同诸侯之间关系的关键;层层封授:

3、诸侯和卿大夫都可以进行再分封。(3)实质:是周王室以宗法血缘关系,联合同族及异姓贵族建立起来的武装驻防,以维持周王对各族人民的统治。(1)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各级贵族内部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疆域。更重要的是周初大分封,对商朝原始小邦林立的现象来说,多少含有统一天下于一尊的意义,显然是一种进步,并且为未来成熟的地缘国家(秦以后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弊端: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因此,一旦周王室实力削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的局面。(6)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秦朝废除分封

4、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但分封制对中国历史的长期影响不容忽略,比如在西汉初年就出现了封国和郡县并存的局面,西晋和明朝也有过短暂的分封,不过这些分封都不同程度地导致诸侯割据,威胁国家统一和王朝的统治,从制度建设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历史的退步,在封建社会中,分封皇室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但这种分封只是体现为身份和爵位(“虚封”),并无实质意义。2.准确认识宗法制过去人们常常把中国社会叫做宗法社会。“宗”是指供奉神主之位的庙宇,其原始义为“尊祖庙也”。宗法制作为一项重要的宗族组织制度,它是由氏族公社后期的父系家长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初期的作用是为了规范氏族或宗族内部的权益分配关系。后来演变为以区

5、分嫡庶之间权位分配为核心的宗统关系,形成宗法制度。史学界认为宗法制萌芽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善于西周。宗法制可以说是周代社会的网络神经,是周代一切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依据和出发点。周朝的分封制是靠宗法制来维持的。宗法制一方面确立权力的纵向传递——君统,也就是嫡长子继承制,它的精髓是“立子以贵不以贤,立嫡以长不以贤”。宗法的另一方面是权力的横向扩张——宗统,也就是说诸侯奉天子是宗主,所以天子是天下的大宗,诸侯对天子来说是小宗,但在诸侯自己的封地内又是大宗,卿大夫也是这样。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在各级贵族的宗庙内,大宗的灵位,是永远受祭享的,小宗则仅限五世。我们不可忽略的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的亲疏

6、来维系的,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在以实力说话的残酷法则面前,以往各级贵族头上被温情脉脉的宗法关系装饰起来的光环很快黯然失色,“天下无道”,亲戚之国相互攻战,骨肉相残成为常态。春秋战国以后,原创意义上的宗法制虽已瓦解,但是它的某些原则如皇位嫡长子继承制,贵族世袭爵位制,父权家长制逐渐演变为封建社会的宗族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认为宗法制的影响长期笼罩中国社会,突出表现在:(1)父系单世系原则的广泛实行(2)家族制度长盛不衰;(3)“家国同构”精神始终贯彻于数千年中国社会。■礼乐制度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维护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工具。西周的礼

7、乐制度是以乐从属礼的思想制度。以“礼”来区别宗法远近等级秩序,同时又以“乐”来和同共融“礼”的等级秩序,两者相辅相成。在统治阶级内部所设定的等级具体表现为“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古代舞队的行列,八人为一行,叫一佾。按周礼,天子的舞队用八佾(即六十四人),诸公六佾,诸侯四佾,士二佾。这样,阶层不同从而使用舞队人数的不同,是为了给人们灌输君权至上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等级秩序思想。礼坏乐崩是指支撑贵族社会的规矩全都垮了。■士:或叫士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