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

ID:10494808

大小:61.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_第1页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_第2页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_第3页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_第4页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看当前的货币政策选择的论文要:从介绍货币政策工具出发,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探讨了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调控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提出对当前货币政策选择的建议:短期维持紧缩态势,通过更为精细化的调控手段恢复经济的正常运行并使货币政策逐步回归常态;长期则要确定好合适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的调控尽量以间接调控为主。  关键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信贷控制;中介目标  中图分类号:f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731(2012)02-0114-06  从我国多年的货币政策实践来看,当前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并不通畅,这也导致我国在货币

2、政策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选择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稳定。例如在中介目标选择上,自1998年以来我国变直接调控为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正式成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是这一中介目标几乎从一开始就受到质疑。认为货币供应量已不宜作为当时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原因在于作为中介目标的货币供应量在指标可测性、可控性以及与最终目标的关联上与确立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时的预期都相去甚远。从2001年至今,尽管货币供应量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是随着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已经无法准确反映经济活动中融资行为,因此2011年央行提出监控“社会融资总额”;此外,在紧缩的大背景下,

3、信贷总量控制再次成为了央行货币政策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手段。在目前的情况下,通胀似乎见顶、经济增速也有所回落的情况下,我国的货币政策应该如何选择才能实现它的预期效果呢?或者说如何才能实现我国货币政策的顺利传导?这就涉及目标选择和操作方式选择的问题。.当前,全球经济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危机,这个时候的货币政策选择关系着中国经济在接下来的周期里能否实现快速稳定的发展,关系着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重要性能否进一步提高。  一、货币政策的类型与我国货币政策实践回顾  货币政策包括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公开市场操作、信贷控制以及窗口指导等。今年以来,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跌宕起伏,央行在货币政策操

4、作上频率明显加快,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21%的高位,尽管理论上存款准备金率无上限,但是21%的确世所罕见。各类货币政策手段效果和影响不一,对不同的国家来说也不具备绝对的可比性。  由于我国仍然是以间接融资为主的国家,居民的资产大部分存在商业银行,因此基准利率在影响居民的储蓄和消费倾向、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进而影响其投资行为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存贷差对银行利润率也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尽管随着金融市场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发展,存贷差对银行利润率的影响正在逐步下降,但是存贷差仍然贡献着银行主要的利润,在社会各界对银行中间业务收入颇多微词的情况下,未来存贷差仍将是银行业主要的利润来源,

5、并通过影响银行的信贷行为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与基准利率的调整必须要经过国务院办公会议通过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是我国央行具有自主决定权的间接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主要的目的在于从价格(央票利率一定程度上具有基准利率的功能)和数量(回笼或者投放货币)两个角度上对经济中的流动性加以调控。目前,学术界关于存款准备金率频繁改变对经济的影响有着广泛的争论。国外学者的观点基本上不赞成频繁调整准备金率,认为会造成货币投放的剧烈的波动,连带着实际操作中准备金政策调整的也不多。但我国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运用频率则相当高,尤其是最近几年。而对于数量调控的另一个手段——公开市场操作,国外运用的

6、反而要比国内多一些。例如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通过中央银行向金融市场注入流动性。我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在对冲外汇占款、调控市场流动性方面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相比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间接调控属性,信贷控制和窗口指导更接近于直接的行政调控,尽管名义上我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已经从直接调控转向间接调控,但事实上信贷控制可能还是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手段中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从各类货币政策的使用情况和效果来看,各类货币政策都得到了充分的尝试,也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效果,但同时也说明了货币政策调控从直接向间接转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与央行的角色定位和调控水平都存在着较为密切

7、的关系。  1984年,中国民银行正式成为独立的中央银行行使货币当局的职权;1995年银监会成立,从央行剥离了监管职能,央行存在的意义更加明显:制定和调整货币政策。总的来看,我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在1998年以前以直接调控为主。以1998年取消贷款规模限额控制和扩大公开市场业务为标志,我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实现了从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如果回溯得更早的话,1984年也是一个转折年,这一年中国人民银行正式从商业银行体系中出来行使中央银行职能。而在此之前,我国一直实行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