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ID:10512915

大小:88.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7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_第1页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_第2页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_第3页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_第4页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工业发展与城市变化:明中叶至清中叶的苏州(中)五、明清苏州城市的人口变化  道光《苏州府志》卷10说晚明的苏州府,“聚居城郭者十之四五,聚居市镇者十之三四,散处乡村者十之一二”,亦即城市人口占到全府人口的十分之八九。虽然这个说法无疑有夸大,但城市人口在苏州府总人口中所占比重很高则是可以肯定的。苏州府本是明清江南城市化水平最高之处,而苏州地区(即吴、长、元三县)又是苏州府内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仔细来看,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城市人口有很大变化。对于这个变化,我们也从府城与郊区市镇两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一)府城的人口变化  明代后期苏州府城(城内及城厢附郭)人口的数

2、量,以往学人的估计颇为悬殊,但近来渐趋一致。例如刘石吉估计16世纪末府城人口有50万人(86)。曹树基在其较近的研究中,也估计明代后期的苏州城居民可能超过50万人(87)。清代的府城人口,王卫平估计在康熙时应在70万左右(88);嘉、道时,据时人所言,已达百万以上(89),这个估数在学界已无多争议。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府城的人口大约增加了一倍,从50万左右增加到100多万。  (二)郊区市镇的人口变化  由于史籍中所保存的市镇人口数字非常有限而且不很明确,因此要依据这些人口数字的零星记载来重建明清苏州郊区市镇的人口数量并以此为据观察人口的变化,自然非

3、常困难。这里我们将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考察。  1、使用现存明清记载推测市镇人口及其变化  史籍中保存着一些关于明清苏州郊区市镇人口数字的记载,其数量虽然不多,而且大多不很明确,但毕竟是比较直接的记录,应当认真加以分析,然后充分利用。据刘石吉统计,居民户数在1,000户以上的苏州郊区市镇有2个,即吴县的光福镇(居民“聚于镇者千余户”)和元和县的周庄镇(居民“不及五千户”),时代都是清代中期(前者是道光时,后者是嘉庆、道光时)。此外刘氏还指出:吴县枫桥镇在民国初年有1,890户。该镇在清代中期是江南最大的米谷贸易中心,因此其极盛时代的人口应当多于民国数字。还有些大聚落虽名称

4、不叫作市镇(例如同治时吴县的徐墅村,有居民3,000余户),但事实上也属于市镇(90)。除了刘氏所谈及的情况外,还可从明清史籍中发现一些史料,表明苏州郊区市镇人口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有明显的增加。例如唯亭镇,在乾隆时代已是“比屋万家”。浒墅镇,在万历时居民已达数千家,入清之后更趋繁荣,因而镇上居民数量肯定更多(91)。甫里(又名*[上为撇下为用]直、六直)在明末才发展成镇,但到了康熙中期,镇上居民已有1-2万户(92)。因此仅只是上面提到的光福、周庄、枫桥、唯亭、浒墅、甫里等6个市镇,清代中期盛时的总户数就应当在3-5万户之间,居民人数则在15-25万之间,从其他关于苏州

5、郊区市镇的记载来看,许多市镇如虎丘、木渎、甫里、陆墓、陈墓等,到了清代中期工商业都十分繁荣,拥有颇大数量的工商业人口,因此其市镇人口数量应当不在少数。这里要强调的是,以上有关苏州郊区市镇的人口数字,基本上都是清代中期的。以前的数字未有记载,原因大概是以前居民较少,因此未能引起时人的注意。这也表明在本文所研究的三个世纪中,市镇人口确有明显的增加。  2、从城市化水平推算市镇人口及其变化  虽然上述记载表明在明中叶至清中叶的三个世纪中苏州郊区市镇人口有迅速的增长,但是仅仅根据这些零星的记载,仍然不可能全面了解市镇人口的变化情况。因此这里我们采用另外一种方法来进行探讨。这种方法即:

6、以除去苏、杭、宁三个大城市后的整个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为下限,而以吴江县的城市化水平为上限,来推算苏州地区(吴、长、元三县)的城市化水平。这样做的理由是:即使除去府城居民后,苏州地区的城市化水平仍然属于江南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县份之列,其城市化水平肯定高于除去苏、杭、宁三大城市后整个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总水平(93)。之所以选择吴江县作为参照的原因,一是据现有的材料,只有吴江可以作这样的数量估计;二是吴江也是苏州府属县,又毗邻吴、长、元三县,各方面的情况彼此相差不甚远。但是由于吴、长、元三县的城市人口有很大一部分住在府城内,因此除去府城居民后,这三县的城市化水平略低于吴江县(94)。

7、因此,这三县除去府城居民后的城市化水平,应当在除去苏、杭、宁三大城市后整个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总水平与吴江县的城市化水平之间。下面就此进行分析。  (1)江南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按照我的估计,除去苏、杭、宁三城市后整个江南地区城市化总水平,明代后期和清代中期分别约为9%和15%(95)。  (2)吴江县的城市化水平:曹树基用明初吴工人口数字和3.4‰的年平均增长率,计算出崇祯三年(1630)前后时吴江县城市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11%,略低于他对扣除府城人口后苏州全府县城及市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11.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