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ID:10518082

大小:5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_第4页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课堂教学的至上境界课堂教学境界的课题是教学艺术范畴的重要问题之一,也是潜在课程的重要内容,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境界是对课堂教学情境和效果的描述。它是以教的境界为起点,以学的境界为结果的统一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创造者和始发者,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呼应程度是其标志。教学境界的表现形态多种多样,其中以“热情活泼型”和“冷漠沉闷型”两种较为典型。在教学流程中,凡是能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境界,学生就会产生轻松、愉悦、喜好等肯定的情绪体验;反之

2、,学生则会产生焦躁、烦闷、厌恶等否定的情绪体验。显然,教师把课教活,学生把语文学活的“热情活泼型”应是语文教师矢志追求的至上境界。诚如著名语文教育家、语言学家吕叔湘所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把课教活了”,“如果说一种教学法是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做‘活’”(《课程·教材·教法》91年第10期)。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告诫我们:“一定要把学生教活”(钱梦龙《语文导读法探索》,云南人民出版社,85年版)。“活”是语文课堂教学境界艺术化的集中体现,是语文教学法的精髓所在。

3、不同的教的境界产生不同的学的境界。从目前课堂教学情况分析,大多数课堂仍是“春风不度”:有的教师仍恪遵“重压之下出成绩,汗水时间取分数”的功利观,行为短视,以“背书”和“念课”的记问之学为特征;有的教师死抱住“练为主线”的信条,把活生生的课文“放血剔肉”,幻变成一个个知识点,把课堂演变成拆拼知识点的“游戏台”;有的教师由越俎代庖式的“满堂灌”变成花拳绣腿式的“满堂问”,仅得活之皮毛……这样教的境界,学生学习的状态和呼应程度或则死气沉沉,或则表面上轰轰烈烈,最终必然导致学生厌恶语文的情绪体验,产生学得死或不爱学的

4、结果。怎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呢?我们认为本乎吕叔湘语文教育的“活”字思想,追求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的艺术化,实为语文教学的“执牛耳”之举。二考析“活”的教学境界,它往往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1.乐趣是活的前提。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学生在知识的瀚海里遨游;乐又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学生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还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学生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科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对所做的事乐意为之,他的全部才能可发挥80%以上;不乐意为之,只能发挥20%。学习活动亦是如此。古

5、代的孔子是非常主张激发学生“乐学”的,他曾自我评价说:“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这充分说明贯穿在孔子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心理是无穷的乐趣。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教学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充分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二是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进取精神,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驰骋于课堂这个“舞台”上,积极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三是根据学生实际,努力挖掘学生在某一方面的潜质,提

6、高并创设条件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让他们有“用武之地”,真正体味到学有所得的快感;四是善于运用教师自身的感召力,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与学生同堂作文等。2.情趣是活的关键。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教学活动无非是丰富学生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列宁全集》第20卷)。社会心理学也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递和交流,需要在良好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上进行。我们语文教师的施教对象,不是工厂里听凭处理的原料,而是活生生的青年学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是

7、一片汹涌的海洋,从来就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所以课堂教学臻于活的境界,“感情丰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种角度讲,语文课堂便是“情感场”,情像磁石吸针般地吸引学生“忘我的投入”,使其潜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事实上,语文教材大多情文并茂,如果教师情趣盎然,“未成曲调先有情”,加上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轻松愉快,必能产生微妙的情感效应。如果教师课堂上纯然客观,不动声色,始终是一种“太上忘情”般地“背书”、“念课”的“零度风格”,必不能构筑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

8、。“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作为教师要真正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挚友,了解他们的生活,搭准他们的脉搏,知晓他们学习语文的甘苦,以一位“谦谦君子”的身份参与到学习实践中去。师生毫无心理距离,教师引着学生走,学生推着教师跑,师生共同观照与议论某一问题,使得学生的情趣在被激活时产生认同效应,而且教师总比学生成熟,具有理性,处于主导地位,在整合课堂教学境界中释放出最大的情感能量,这一点始终占据着学生的意识表层,能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