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ID:10543397

大小:72.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7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_第1页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_第2页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_第3页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_第4页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在中国美学研究中,《庄子》是一个常解常新的文本,这和它建基于否定—超越的本体论、建基于怀疑和相对主义的认识论有关,也和它哲学视野的开放性以及语言方式的暗示性有关。可以认为,这些特点,注定了庄子美学不可能“一语道尽”,而只可能是“一言难尽”。下面,我们对2000年以来国内庄子美学研究的大致状况作一简单评述:一.基本理论研究近年来,思想者从美学史领域的淡出一直被作为这一学科走向成熟的标志。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学术转向也使基础理论研究少有突破,缺少创造性的理论阐释出现。具体到庄子美学研究而言,仍有以下一些观点值得注意:樊美筠从哲学之“道”与审美之

2、“道”的差异界定庄子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她认为,庄子之所以对中国传统美学发生了深远影响,是因为他将老子的哲学之“道”转而视为审美之“道”。(樊美筠:《庄子:审美之“道”的发现者》,《文史哲》2000年第2期)颜翔林从怀疑论美学的视角重新审视庄子美学。他在《知识批判:庄子的哲学构成》一文中指出,从怀疑论视角对于知识的反思和批判,是庄子哲学的重要构成,也是其美学发生的重要前提。这种怀疑和批判使庄子哲学呈现出了超越知识论的生命智慧的凸现,并由此开拓了一条通向审美和艺术创造的心灵道路。(《辽宁大学学报》2003年第12期)同时,和近年来人们将庄子哲学与其美学进行划界的

3、倾向不同,王向峰对于老庄之“道”与美的关系进行了新的阐释。他认为,老庄美学是其哲学理论的延伸,美的形态与道的形态是一致的。道之美体现为本质的无形或象罔,外显为自然朴拙,表现出“神妙”的特性。道之美是不美之美。(王向峰:《庄子的美的形态论》,《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2期)除此以外,其他一些关于庄子哲学的研究文章也值得注意,因为它们很容易引发人们对庄子美学新的界定和反省。如萧汉明的《论庄子的性命说与观物论中的道性二重观》,将庄子的观物论分为“以性观物”和“以道观物”,这对我们长期用“以我观物”、“以物观物”来界定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观照方式,是一种丰富。(《江苏行

4、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徐克谦在《论庄子哲学中的“真”》一文中指出,“真”这个字在现存《庄子》之前的古籍中几乎找不到。“真”作为哲学概念的提出,是庄子的一大贡献。这显然隐含着一个结论的存在,即我们现代意义上所说的“美”,在庄子那里其实是“真”,或者说真构成了庄子美论的内在根据。(《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另外,徐克谦在《论作为道路与方法的庄子之“道”》中指出,“道”虽然具有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意义,但始终没有脱离其作为道路和方法的原初意象,庄子之“道”就是要探索一条通往精神和生命安顿之所的道路。(《中国哲学史》2000年第4期)于此,作为“道路”的“道

5、”,就成了庄子哲学走向美学的中介和桥梁。庄子用道论为美学建立根据,但其落脚点则是人生在世的命运,并进而探讨审美生存的可能性。关于这一问题,徐克谦在《“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中指出,庄子哲学可称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对生命之“命”的保养,对命运之“命”的安顿。(《南京师大学报》2002年第2期)罗尧在《庄子论命与生死》中指出,庄子对命与生死均抱着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个体精神的自由、心性的宁静。(《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关于人怎样从必生必死的命运走向审美的现世生存,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探

6、讨。比如,涂波立足于庄子的生存体验来谈这一问题。他在《庄子思想的自我主题》认为,自我主题是庄子思想的核心方面,包括焦虑的自我,反思的自我,悟道的自我三个层面。其中,悟道的自我即审美化的自我,它通过“心斋”和“坐忘”获得心灵的澄明之境,以心我合一的“逍遥”为最高境界。(《》)与此相类,王丽梅认为,庄子的生存智慧是有知的弱者在无可奈何形势下的选择,它包括无用论、虚己论、随化论以及逍遥论,而这些又都是为了心灵的超越而论的。这种生存方式,一方面可以化解现世的伤害,另一方面在精神世界里提升了由逃避和思考所带来的虚空感和幻灭感。(《论〈庄子〉的生存方式》,《北方论丛》200

7、2年第3期)除此之外,也有学者从审美文化学的角度探讨庄子生存美学的理论起点。比如,时晓丽的《混沌之美——庄子生存美学探微》认为,《庄子》中混沌之死的寓言象征着一个美好世界的消失和一个异化世界的到来。这种对人类历史起点的设定体现了庄子对社会和文化的反思、批判及其生存理想的寄托。由此,复归混沌也就成了重新走向审美化生存的象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2年9月)当庄子美学由道论走向生存论,不但人对外部世界的体验变得重要,而且使人的内在心灵成为审美化生存的决定因。关于这种美学之路的“向内转”,以及“以心为体”向世界重新敞开的状况,史可扬认为,庄子的审美心胸理论是

8、道家美学之魂,庄子美学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