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

ID:10582671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_第1页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_第2页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_第3页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_第4页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_第5页
资源描述:

《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研究及诊断(杭州师范大学临床医学院,浙江,杭州,310000)【摘要】目的: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分析及诊断。方法:2000~2006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住院的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治疗转归,并进一步分析Danan及Maria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及优缺点。结果:332例中82.83%(275/332)在服药过程中起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结论:药物性肝损伤患者以中药、抗结核药及免疫抑制剂常见。【关键词】药物性肝病;临床特征;分析;诊断【中图分类号】R575.1【文献标识码】A【文章

2、编号】1005-1074(2009)04-0086-015近年来,随着新药的不断问世,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LiverDISease,DiLD)发病率也在不断提高。药物仅次于病原体,己成为引起肝损伤的第二大原因。目前较常用的评价药物与肝损伤的关联性指标有1990年巴黎国际会议达成的有关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共识意见、Danan等于1993年修订的“药物性肝损害因果关系评价表”(又称RUC胡简化评分系统)及1997年Maria等制定的“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2000~2006年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3、住院的急性药物性肝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因及其治疗转归,并分析Danan及Maria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及优缺点以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对此病的认识并为进一步修正、完善药物性肝病的诊断作一些基础工作。1资料与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间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住院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根据1990年巴黎国际会议达成有关药物性肝损害诊断标准的共识,排除非药物相关性肝损伤病例及部分资料不够齐全的病例,共有332例入选。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疾病、用药史、临床表现、肝功能、

4、凝血谱、病毒标记物、血常规、B超、CT等结果,并记录治疗后肝功能改变情况及治疗转归。每份病例分别按Danan等修订的“药物性肝损害因果关系评价表”(又称RUC枷简化评分系统)及Maria等修定的“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进行量化评分,明确药物与肝损害的临床关联性。统计学处理:用SPSS巧.0统计软件,统计分析方法为Spe~an相关分析、配对才检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1一般情况入选DILD332例中男性占51.81%(172/332),女性占48.94%(160/332)。

5、年龄12~87岁,中位数年龄50岁,平均年龄48.9士15.6岁。既往有一种或多种药物过敏史者占24.4%(81/332)。51.2临床表现①起病与服药时间关系:332例中82.83%(275/332)在服药过程中起病,服药时间1~730天不等,平均服药时间73.06天;有17.17%(57/332)在停药后发病,停药时间2~60天,平均停药时间15.04天。②临床症状及体征: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表现特异性不强,较常见临床表现有乏力(73.49%)、纳差(66.57%)、恶心呕吐(25.83%)及尿黄(58.73%),部分

6、伴有腹痛(4.53%)、发热(11.75%)、皮疹(6.02%)、疹痒(15.06%)。体症可有黄疽(58.43%)、肝肿大(6.63%)。③引起DILD的药物种类多,中药占首位(27.11%),其次为抗结核药(13.25%),再次为免疫抑制剂(10.84%)。④按国际共识意见分类标准,D工LD临床类型以肝细胞型多见(43.07%),混合型次之(32.53%),胆汁淤积型相对较少(24.40%)。⑤比较Maria及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评分系统,经Spe~an相关分析知,相关系数r为0.485,P=0.000,表明两

7、者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经配对才检验,提示Danan的药物性肝损害因果关系评价表更接近一般临床判定。⑥本组332例经积极治疗后显效者206例(62.05%);有效者85例(25.60%);未愈者41例(12.35%),其中因病情危重自动出院25例(7.53%),死亡6例(1.81%)。考虑到自动出院病例均为病情危重、抢救希望渺茫者,故实际病死率可高达9.34%。,因各种原因转院治疗6例(l.81%),病情未明显改善而出院门诊继续治疗者4例(1.20%)。5经过单因素Logistie回归分析知,年龄、TP、ALB、CHE

8、、TBA、TBIL、DB工L、GGT、PT是DILD预后的影响因素。将上述因素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知,ALB、TBA、DBIL、PT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其0R值分别为0.811、1.012、1.010、1.242,且从其OR值可以看出,ALB值越低,预后差的概率就越高,而TBA、DB工L、PT则刚好相反,0R值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