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ID:10590469

大小:143.50 KB

页数:32页

时间:2018-07-07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_第1页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_第2页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_第3页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_第4页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_第5页
资源描述:

《l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Vc-棕榈酸酯化学命名6-棕榈酰-L-抗坏血酸;(S)-(+)-2-[(R)-3,4二羟基-5-氧-2,5-二氢-2-呋喃]-2-羟乙基十六烷别名维生素C棕榈酸酯通称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英文名—L-ascorbylpalmitateCASNo.137-66-6EINECSNo.205-305-4分子式C22H38O7分子量414.54理化性质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几乎不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甲醇,在二氯甲烷和脂肪油中几乎不溶结构式国外参考药典:BP98,EP4,NF20,FCCⅣ检

2、测项目规格鉴别红外图谱符合EP4要求显色反应符合EP4要求溶液色泽≤BY4澄清度澄清比旋度+21°~+24°熔点110~117℃干失(%)≤0.5灰份(%)≤0.1重金属≤10ppm有机挥发性不纯物符合NF20要求含量(%)98.0~100.5微生物(客户要求时检测)细菌≤100/g霉菌≤10/g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螨不得检出返回介绍一种新型食品抗氧保鲜剂 L-抗坏血酸棕榈酸酯  维生素C棕榈酸酯(L-抗坏血酯十六酯)是一种国际上认可的新型食品添加剂。它能起到抗氧保鲜作用,又是一种较好的营养强化剂,近年

3、来已有50多个国家大量用于食品中。     L-抗坏血酸棕榈酯,其抗氧化能力明显优于其它抗氧化剂,只需微量加入,即可起到保鲜作用,延长食品贮存时间,并能增加食品的色、香味和营养,而且无毒、无害,安全可靠。它没有添加VC等引起的物理不稳定性,用于食品后能阻止亚硝氨产生,可预防癌症,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病和抗衰老有效果。主要用于各种肉制品、面食品、奶粉、食用油、饮料、vc的营养和应用研究进展  VC又叫抗坏血酸,1932年Wamg和King首先分离出纯的VC并证明是抗坏血病因子。但长期以来,VC被排除在日粮之

4、外,自80年代以后才被认为是家禽日粮中不可缺少的维生素之一,且在人们获得稳定型的VC产品之后,在一定的环境、营养和疾病情况下,证实其添加效应的结论才趋于一致。lVC的理化性质及其稳定化产品1.1理化性质  VC是一个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第2及第3位碳原子上的两个烯醇式羟基极易游离而释放出H+,故具有有机酸的性质。这种特殊的烯醇结构也使它非常容易释放氢原子,并使许多物质还原,因此VC具有还原剂的性质,在有氧化剂存在时,抗坏血酸可脱氢变成脱氢抗坏血酸。此反应是可逆的,因而脱氢抗坏

5、血酸具有和VC相同的生理活性。但如果继续被氧化,就生成2,3-二酮古洛糖酸而完全失去生理活性。  VC为无色无臭的计状结晶体,熔点为190%~192℃,味酸,溶于水及乙醇。VC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所以极易被氧化剂及热破坏,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破坏尤其迅速。光、微量重金属(特别是Fe和Cu)或荧光物质(如核黄素)更能促其氧化。因而饲料原料中的VC在储存过程中被大量破坏。1.2VC的稳定化产品  目前,稳定性的VC制剂主要有3大类型:VC盐类,包膜VC,VC酪类衍生物。VC盐类有VC钙盐和VC钠盐等,在某些情

6、况下是相当稳定的,但它们往往水溶性好,在水溶性中不稳定,可迅速被空气氧化。  包膜所用的包被材料有甘油酪、硅酮、乙基纤维素和植物油和脂肪。VC包膜制品最成功的品种是乙基纤维素包膜VC。1191劣O’Keefe和Grant证明脂肪和蜡包膜VC比乙基纤维素更为有效。但脂肪包膜或包囊物等物理包膜保护效果也不理想(Latcha,1992),在饲料加工中的摩擦会使包膜遭到破坏,制粒或膨化的高温会使脂肪包膜熔解,从而导致VC遭到破坏。  维生素酯类衍生物是最受人们关注的一大类,该产品就是在VC的第2位碳原子导入其

7、他基团以稳定还原型VC的烯二醇结构,其加工和储存的稳定性高于色膜制品。VC酝类衍生物的典型产品有硫酸酪VC(ASS)、棕榈酸酪VC、单磷酸酪VC、多聚磷酯VC(LAPP),磷酸酯镁VC(AMP)。其中以多聚磷酪VC的生物利用率最好,动物消化道内的酸性磷酸酯酶可以有效地将多聚磷酯VC水解产生游离VC,因而被广泛用作饲料VC添加剂。2VC在动物体内的合成、吸收与转变VC在动物体内的生物合成都是从D-葡萄糖开始,经过下列反应而生成的,即D-葡萄糖→D-葡萄糖醛酸→L-古洛糖酸内酪→2-酮-L-古洛糖酸内酯→

8、L-抗坏血酸。灵长目(如人类)、脉鼠、鱼类、骗蝇、某些昆虫及一些鸟类体内缺乏L-古洛糖酸内酯氧化酶,不能将古洛糖酸内酯转化L-抗坏血酸,因而不能生物合成VC,必须由食物供给。能够生物合成VC的动物中,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在肾脏中合成,成禽在肝脏中也能合成。  在应激条件下家禽合成VC的能力明显下降。在高温环境条件下,肉鸡在头3周内,VC的生物合成能力十分有限(Njoku,1992),Cafntaris(1995)认为2周龄前家禽体内合成的VC不能满足代谢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