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

ID:10612829

大小:3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1页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2页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3页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4页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取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训练5次;观察组采取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3次。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STEF评分和BI指数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2、。结论: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功功能,还能使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得到提高。【关键词】:中风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强制性运动疗法;疗效我国每年大约有700万脑卒中患者,新增病例大约200万,其中大约有150万例患者发生死亡[1]。而成功存活的患者中,有75%的患者其生活自理能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有25%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丧失,即重残[2]。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主要可分为脑出血和脑梗死,偏瘫是脑卒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之一。强制性运动疗法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针对脑卒中患者发生运动功能障碍的上肢。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

3、是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治疗方法[3]。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与常规康复训练进行对比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关于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对比的研究报道较为少见。本次研究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采取强制性运动疗法和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以探讨强制性运动疗法用于恢复中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脑脊液穿刺、眼底检查、颅部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被确诊为脑卒中,且均表现出偏瘫

4、症状,肢体发生瘫痪。排除器官功能出现严重受损甚至衰竭导致无法进行检查的患者、意识方面和认知方面出现障碍的患者、肝肾功能严重不全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均对治疗方法和目的有所了解,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分配的方式,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5~7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0.67±2.37)岁;有22例患者发生脑出血,28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偏瘫患侧:21例患者在左侧,29例患者在右侧。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44~76

5、岁,患者年龄的平均值为(60.71±2.41)岁;有23例患者发生脑出血,27例患者发生脑梗死;偏瘫患侧:20例患者在左侧,30例患者在右侧。两组在性别、年龄、脑卒中类型以及偏瘫发生患侧等方面进行对比,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良好的组间对比。1.2方法对照组采取传统强制性运动疗法。患者健侧上肢穿戴一个固定夹板,对患者的健侧肢体活动进行限制,通过吊带将夹板固定在患者肢体健侧,其夹板固定时间至少需占患者每天清醒时间的90%。每天应坚持做7~8个塑形动作,在塑形前后进行牵拉练习。每天训练6小时,每周5次。观察组采取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每天坚持做2~3个塑性动作,并与功

6、能训练相结合,每天训练2小时,每周训练3次。患侧肢体每天进行5小时的限制,每周进行3次。在其他时间,患者可自行进行日常生活方面的练习,如洗漱、进食、穿衣、如厕等。1.3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所有患者均进行为期10周的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分别使用STEF量表和BI指数对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STEF量表主要评估内容为患者手部各种动作的灵活度和完成指定动作所需要使用的时间,共10个项目,每个项目1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越佳。BI指数主要是通过对患者的洗澡、穿衣、进食、上厕所、行走、上下楼梯、大小便控制等10个方面的内容,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总分

7、为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越佳。1.4统计学方法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基本资料和各项研究数据录入到SPSS17.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性别比例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使用[n(%)]表示,平均年龄等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使用()表示。以P<0.05表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STEF评分和BI指数均得到有效的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I指数增高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