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

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

ID:10615401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_第1页
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_第2页
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_第3页
资源描述:

《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注语境,让语用培养不孤立语文教师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往往孤立地关注语言表达方式,孤立地就遣词造句的手法进行讲解。这是忽视语言运用环境的具体表现。语言运用的环境,即为语境。语境是语用的基础。学习和掌握语境知识,有助于理解语句的实际内容和内在含义,有助于丰富语言表达,提高语言能力。关注语境,语用培养的过程就不会浅尝辄止。中国9/vie  一、关注语境的意义,让知识具体生动  “言语能力的提高,要依赖言语环境。所以,忽视使用语言的环境,学生纵使记住语言规则,仍不能适应环境灵活使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完成交际任务。[1]”李海林在

2、《言语教学论》这本书中谈到语境促进语文知识掌握时,作了以上引用。  我们经常在课堂上听到教师在讲某句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好处在哪里,或者将重点句子或者段落进行分析让学生说说课文好在哪里,又或者让学生仿照句式、段落进行读写。这些手段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能将教学的着眼点放在文本的语言知识上,教学设计也能落脚在如何让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但是,这样的教学实际往往呈现讲解呆板、训练机械的教学现状,似乎又有将学习知识作为技能训练的极端嫌疑。  我曾经看到一位教师在执教《小露珠》一课时,短短40分钟教学,光设计的句式训练

3、就多达5处,一会儿模仿句段学习打比方,一会儿用三种不用的因果关系来表达,一会儿用重点词“渐渐、越来越”练习造句,一会儿又写植物们对小露珠说的话,等等。教师讲、写、练的手段不断变化,语言训练频次很高,课堂上很热闹。  课后,我问教师,为什么要进行这么多的语言训练?你是基于何种教学观点来发现这些训练点的?教师很诚实地告诉我:“很多都是要考的,如果不练,会影响语文成绩。”我不得不说,这些训练确实让语文课看起来很扎实。然而,脱离了语言环境讲解“语文知识”或者训练“语文知识”,最终学生也只是机械地掌握一个名词或概念,一旦具体的语言环境

4、发生了变化,能不能灵活贴切运用就要打上大大的问号了。  反之,关注了语境,语文知识就能变得具体化、生动化。词语好在哪里?句子好在哪里?不是凭空就就能揣摩出来的。语境与语言规则之间有着深刻联系,它能使语文知识在联系了时代背景、文体风格、语言特色、上下文等语言环境后得以具体表现,从而容易被学生正确认识、理解、辨别并感悟。  例如,有了关注语境的思想,指导学生诵读时,就不会以一种千篇一律的朗读姿态去教学。而能通过不同的诵读手段或技巧,让学生�M入不同的情景,发现有感觉的词语或者句子,然后再进行相应的句式训练,就能达到化境为知的效果

5、。  以《月光启蒙》这篇课文的诵读歌谣和童谣不同节奏为例。在这篇文章中,写到妈妈为孩子唱动听的歌谣和风趣的童谣。这些歌谣和童谣,都是有一定节奏的,但是节奏却因所处的环境不同而不一样。  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采用打节奏的方式,让学生来唱一唱动听的歌谣,从而理解文中对母亲的描述:“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芳香的音韵。”学生跟随拍打的节奏来唱一唱这些歌谣,就能够很好地体会对母亲唱歌谣的描述。然而快节奏的伴读,却不适合对母亲唱童谣的片段学习。因为在唱童谣这一片段中,文章写道:“

6、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孩子入睡前,母亲用童谣哄孩子睡觉,因此朗读时就不能快节奏,更不能学着猫叫、狗叫、老鼠叫,虽然很风趣,但是不符合语言运用的睡前环境。只有轻轻地柔柔地朗读童谣,才能与作者描述的环境相匹配。  从语言环境入手,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借助不同的阅读方式体会出不同的语体意义的能力,从而达到将语言情景与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相结合,内化语言习得,提高认知能力的功效。  二、关注语境的功能,让情景再现  语境的核心是语意理解,它能帮助阅读者从笼统的意义中推断出具体的信息,并推断出存在于意义

7、之外的信息。因此,李海林把语境的功能分为“解释功能、判断功能和生成功能[2]”。一个语境生成后,很多信息就分别以外显或者内隐的方式寄寓在语言文字之中了。  当学生看到文本时,并不能一下子看到语境,而要借助关注由特定场合、特定范围、特定对象等为特定目的所创设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研究文本中上下文、时间、空间、情景、对象、话语前提等语境,即“研究交流双方的表达意图、社会背景、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强调解释与交流、情感与环境等语用因素的作用。[3]”将语言具体化、情景化,从而唤醒经验、激发体验,达到判断确切含义,产生独特理解,生成崭

8、新意义的功效。  以《船长》一课为例。当“诺曼底”号被“玛丽”巨轮剖开一道大口子时,课文描写:“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在这段话中,不仅句义明确无误地描述了人们惊慌失措的可怕场面,还使用了不少短词、短词组以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