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ID:10617685

大小:5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_第1页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_第2页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_第3页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_第4页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三农”仍是农村改革的重中之重中国改革从农村起步,以农村为突破口。30年实践证明,改革给农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扭转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长期停滞、徘徊或下降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强有力地支撑了国民经济发展与翻番,保障了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中国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而且正由温饱向小康、富裕生活迈进;中国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贫穷落后的旧农村正向富裕发达的新农村转变;探索出一条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商品经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道路。回顾中国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笔者认为主要有四大原因:一是确立了农民是农村改革与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体,极大地激发了农民改革的积

2、极性和生产热情,20世纪70年代末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序幕的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就是农民的创造。二是确立了生产关系变革的正确理念。改革以前,由于不顾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单凭主观意愿盲目变革生产关系,形成一套僵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使农业生产力遭到极大的破坏,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处于崩溃的边缘。因此,改革必须在农业领域找到一种既符合农业生产的特点又符合中国国情并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农业经营管理体制,家庭联产承包基本经营制度就应运而生了。三是确立了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是改革的要务。生产力是最活跃的因素,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动力。只有农村生产力提高了,农业发展了,农村经济繁荣了,农

3、民手中有钱了,农村一切事业就好办了。所以,改革以来,从政策上、投入上、科技上以及管理机制上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使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成为农业实现持续增产、农民实现持续增收、农村实现持续进步的关键因素。四是确立了以“三农”为本的改革方针。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根本问题,也是事关农村改革成败的根本问题。没有农村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全面稳定和社会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中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三农”的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三农”在中国的特殊地位,这就是党中央为什么把“三农”作

4、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真谛所在。    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在“三农”,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点、难点又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改革以前,在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下,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相对来讲是分割进行的,致使中国的经济社会呈典型二元结构的特征。一是由城市市民组成的城市社会,一是由农村农民组成的农村社会。在这两个封闭社会里,不仅催生出二元的政策结构和二元的经济运行体制,而且还形成了以户籍制度为分水岭的二元就业制度、二元社保制度、二元教育制度、二元公共投入制度等一系列二元社会体制。随着城乡体制改革的全面铺开和逐步深化、城乡经济相互渗透和发展,二元结构的社会格局虽逐步被打破,但由此带来的城

5、乡差距的矛盾、贫富悬殊的矛盾、区域社会结构的矛盾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些差距与矛盾不解决,建设共同富裕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实现。农村改革促进了“三农”的发展和变化;“三农”问题的进一步有效解决又有赖于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那么,面对“三农”,我们从30年农村改革中应该吸取哪些启迪呢?    一、继续高度重视农业    农业是农民赖以生存、农村赖以繁荣、国民经济赖以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大力加强,决不能有所放松或削弱。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约束力,农业上不去,国民经济发展就要受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农业必须持续稳定增长,既不能停滞徘徊,更不能滑坡下降。加强农

6、业基础地位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又好又快地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着力建设10-12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影响农业增长的因素很多,有政策的、投入的、科技的和自然的,那么什么是最主要的呢?马克思曾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是农产品产出的载体,耕地的质量与农产品产出关系极大,根据中国的国情在耕地上大做文章尤为必要。相关估计表明,近5年全国粮食作物因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年均造成的损失375亿公斤左右。中国现在大概有9~10亿亩耕地种粮食,不到30%的耕地高产田生产的粮食几乎占总产量的一半,显然是中低产田影响了粮食总产增长幅度的提升。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来说,提高耕地的利用率和产

7、出率就显得特别重要。对此,建议国家要出“重拳”,出台一个大型建设项目,把中低产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根本抓住了,基础打好了,不仅使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增长有了可靠保证,而且为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二是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村生产、生活、生态质量。建议国家对农村水源、能源、道路、交通、电网、通信、文化等基础设施进行重点投入和配套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落后面貌,实现农村“田园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