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

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

ID:10640392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_第1页
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_第2页
资源描述:

《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谈双性视角下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融合的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双性理论和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镜花缘》原著和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尝试借助译者对性别意识内容的翻译策略,对原文和译者之间的性别视域融合做一描述性研究。研究发现:作为当代长期接受西方教育的女性译者林太乙,在女性视角下,其性别视域和源语文本性别视域基本完美融合;在男性视角下,两者视域冲突;在双性视角下,两者视域部分融合。  关键词:《镜花缘》译者性别视域融合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culturalturn)”以来,女

2、性主义、性别因素成为翻译研究中一个新的考察维度,翻译研究也自以原著/作者中心的研究范式转向彰显译作/译者主体的研究范式。同时,翻译界也更清醒地意识到译者的主体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原文/作者和译文/译者的作用紧密相联,翻译活动不再被看作一种孤立的语言转换活动,而被认为是一种主体间的“视域融合”。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运用女性主义的双性理论和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对《镜花缘》原著和英译本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尝试借助译者对性别意识内容的翻译策略选择倾向进行统计分析,对原文和译者之间的动态关系(即视域融合)做一描述性研究。 

3、   一、关于双性同体和视域融合    (一)双性同体  柏拉图(plato)也许是最早提出“双性同体”(或“雌雄同体”)概念的人。他的《会饮篇》中记述了一个神话,远古人类分为三种:男人、女人和雌雄同体人。.双性同体“androgyne”一词由希腊词缀表示男性的“andro”和表示女性的“gyne”组合而成,用以描述曾在古希腊神话和宗教中大量出现的既有女性特征又有男性特征的人物形象[1](p15)。弗洛伊德最早提出了人的潜意识双性化的概念,他认为在个性层面上,人同时拥有男性与女性的品质,其显隐不同,处在不断的辩证之中[

4、2](p123)。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ofone’soethod)中把视域定义为:所谓“视阈”,意指“看”的区域,涵盖人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9](p269)“视域融合”是伽达默尔三大哲学解释学的原则之一。伽达默尔认为,译者和文本都有自己的“视域”,译者是生活在一定历史文化中的社会人,在接触文本之前已具有个人的“偏见”或“前理解”,他的一切个性均构成了一种特有的“视域”;文本是产生于一定历史文化中的文本,于是整个翻译过程就成了译者与文本“视域融合”的过程[10](p171—181)。在“视域融

5、合”的过程中,由于时间间距和历史情景变化引起的差距,是理解者(译者)不可能消除的,文本视域与译者视域之间会存在“视域差”[11](p94)。朱健平对“视域融合”理论进一步阐释,明确提出译者视域和源语文本视域的概念。[12](p5)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1)《镜花缘》和其译者林太乙具有什么性别视域?使他们具有此种视域的可能因素是什么?  (2)《镜花缘》性别视域与译者林太乙性别视域融合会有什么特点?在翻译策略上有何体现?  (二)研究对象  本文选取《镜花缘》(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6、为源语文本语料,主要原因是:该文本呈现出典型的双性视角(详见研究分析部分);本研究选取林太乙的译本《floirror》(londonpeteroited1965年出版)作为译语文本语料,主要原因在于:本研究找到的《镜花缘》相对完整的英语译本仅有两个,一为英国著名汉学家翟理思(herbertallengiles)节译,连载于香港汉学研究期刊《面的特征,体现了源语关于性别方面所在的文化特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