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

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

ID:278080

大小:3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07-17

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_第1页
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_第2页
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英语翻译的论文-视域融合下林语堂翻译的文本选择研究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在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大背景下,学者们将林语堂研究的重点放到了对其独特文化观的阐释上,但对林语堂的翻译及编译作品的文本选择的研究仅仅限于从某个文化特性或某个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本着手,如人生态度取向与翻译的选择及策略——谈林语堂《浮生六记》的翻译;译者中心论与翻译的文本选择——析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等。林语堂对翻译的文本选择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理解过程,而是将其理解的主观性置身于传统中的存在。本文在伽达默尔提出的解释理论

2、背景下,提出林语堂对翻译的文本选择是其中西文化观与目地语读者的期待视域以及原文本的历史视域产生的视域融合。  二、视域融合下翻译的文本选择  "视域"(Horizont)就是看视的区域,这个区域囊括和包容了从某个立足点出发所能看到的一切。(伽达默尔,1992)伽达默尔在《真理与方法》中指出,理解一种传统无疑需要一种历史视域,我们为了能将自身置于一个处境中,必须已经具有一种视域。作者有他创作时的原始视域,而解释者有在具体时代氛围中形成的视域。历史视域的筹划活动只是理解过程中的一个阶段,而且不会使自己

3、凝固成为某种过去意识的自我异化,而是被自己现在的理解视域所替代在理解过程中产生一种真正的视域融合,这种视域融合随着历史视域的筹划而同时消除了这视域。(伽达默尔,1992)理解开始的时候,理解者的视域就进入到了被理解的视域,并随着理解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大,构成一个新的更广阔的视域。伽达默尔主张在理解的过程中,将两种视域融合起来,达到"视域融合",视域融合不仅是历时性的,而且也是共时性的,在视域融合中,历史和现在、客体和主体、自我和他我构成了一个无限的统一整体。(伽达默尔,1992)  就翻译活动而言

4、,读者的期待与要求却是译者不得不考虑和重视的因素。期待视域是在读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姚斯在其震动历史界的演说《研究文学史的意图是什么、为什么?》中指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阅读任何一部具体的文学作品之前,都已处在一种先在理解或先在知识的状态。这种先在理解就是文学的期待视野。一旦文本被引入目的语的接受语境,读者就会带着这种期待进入到阅读过程中去,以在阅读中改变、修正或实现这些期待。(金元浦,2001)  期待视域与作品间的历史距离和空间距离是客观存在的,译者作为一个特殊的读者,他的基本任务之一是要通过自

5、己的理解和阐释,融合成一个更大的视界,让翻译涉及的诸视界达到贯通融合,亦即最终完成沟通与交流之重任。(许钧,2003)那么如何去达到视界的融合呢?就翻译的文本选择而言,视域融合表现为译者要融入文本所提供的历史语境中,在肯定自我的同时,形成作者的精神,文本的意义,读者的期待与译者的理解和阐释的和谐共存。  三、视域融合——林语堂的文化视域与文本的历史视域的融合  (一)林语堂的文化视域  "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这副对联是林语堂中西文化观的一面镜子。林语堂出生在福建省一个基督教牧师的家庭。

6、父亲是牧师,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林语堂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在教会学校接受教育。基督教对林语堂最大的影响是"上帝"观念。"上帝"是林语堂的精神支柱。"我总不能设想一个无神的世界。我只是觉得如果上帝不存在,整个宇宙将至彻底崩溃,而特别是人类的生命。""五四"新文化运动受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强调人的觉醒,人性的解放,重视人对自身的了解,肯定人的价值,而就是在此时,现代基督教思想,人文主义思想在"人"的基础上与林语堂的视野融合了。"林语堂由一个基督者过渡为一个怀有"上帝"观念的人文主义者。在林语堂的人文主

7、义思想中,自始至终洋溢着浪漫主义情怀,歌颂人性的美,坚信人类的未来"。  林语堂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才开始全面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受孔孟儒家文化和老庄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林语堂批判性的接受了儒家文化,他对儒学中的政治伦理观极为不满,认为严格的儒学太正统,太讲情理,讲伦理近乎做作,变成了人的一种责任与负担,"人的天性容不得儒家的节制和礼仪"。但他同时也看到了孔子的思想也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的,比如孔子主张的个人的道德修养,孔子的思想价值——建立一个理性的社会秩序,具有现实的意义。儒家思想"

8、仁者爱人"更是社会不可或缺的。这与林语堂的"上帝"观念也是有一定的联系,因为基督教的核心就是"爱上帝"和"爱人如己"。在林语堂看来,道家文化很好的弥补了儒学的缺陷,为个性,自由,自然,田园的思想提供了成长的沃土,成为林语堂的精神家园。这些在林语堂的小说创作和翻译中都有深刻的体现。他曾写道,"悠闲产生自一种经过了文学的熏陶和哲学的认可的气质。它是由于酷爱人生而产生,并受了历代浪漫文学潜流的激荡,最后又有一种人生哲学——可称它为道家哲学——承认它为合情理的态度。"  林语堂在选择翻译文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