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

ID:10645640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_第1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_第2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_第3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_第4页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教学设计袁飞天(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一、教学内容分析通过《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二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学习,旨在帮助学生遵循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标准,自觉树立与践行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一、教学对象分析高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始由着重感性认识转向着重理性思维,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日益增强。但由于身心未完全成熟,对事物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还欠稳定、深刻、准确,尤其对人生价值的判断与选择还缺乏足够的思考,离两个“自觉”的要求还有距离,在教学实施中应加强引导。本课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教学色彩。思想政治课特有的育人功能与哲学的思辨体悟特色相互交织,很难用具体的实物

2、进行演示教学,只能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诸多生活现象的展现与反思,让学生得到启迪。三、教学目标确定1.知识目标:识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正确地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理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和主体差异性。2.能力目标:深刻领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征,对生活中价值冲突实例初步具有进行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悟两个“自觉”的重要性,自觉形成并恪守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努力实现人生价值。四、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知识目标中的“含义”;能力目标中的“特征”;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体悟两个“自觉”的重要性。2.教学难点:从教学内容来讲,“人民

3、利益是最高价值标准”是教学难点之一;从教学实施来讲,如何提高本课教学的可信度与知行统一又是一个教学难点。五、教学策略与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音乐、视频等多种元素营造课堂鲜活情境,学生易于理解、体验并思考生活现象背后深刻的哲学理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相关学习资源,打造立体化的教学时空,突破传统课堂以知识传授为唯一线索的“线性课堂”模式。在教学中,尽量增加资源容量,同时充分调动学生们的感觉器官,增强信息的有效接收。2.运用问题情境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策略,让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使更多的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打破传统的“从一般到特殊的演

4、绎法”教学。先通过教学案例展示,引发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进而得出经验与系统知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加深对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感悟与升华。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内外衔接,自然导入1.播放一组精美的动植物画面,配以《风之色》作为课间休息音乐。2.上课铃响后,请学生说说这段音乐的名字,想象一下风的颜色,同学们诗意地说“绿色”,然后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绿色课堂,自然导人新课。3.设置生活情境:“如果你去超市购物,忘了带购物袋,你会怎么办?”让学生作出一些选择与判断。【设计意图:(1)课堂氛围的营造应从课前开始下功夫,播放学生喜欢的精美图片,伴以《风之色》的背景音乐,能在瞬间调动学生的兴

5、趣,消除对上政治课的消极情绪,既放松了学生心情,又为导入新课作好准备。(2)由音乐《风之色》与大自然的风景,联想到“绿色”及“绿色课堂”,把课前场景自然拉进课内,创新课堂导入方法,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旧知带动新知的线性导入方式;(3)设置生活情境,并作出选择与判断,从生活经验中引出哲学思考,拉近哲学与生活的距离。打破思想政治课一贯以来给学生沉闷乏味的不良印象,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课堂文化氛围。】第二环节:明确概念、理清关系随着师生对话的进程,用PPT逐一点出含义及内在联系。【设计意图:尽管课堂从生活出发,但哲学不能停留于生活表层,应从具象中概括出抽象。这一过程运用文字配以标识的形式,在师

6、生对话中展示几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既清晰明了,又可以节约板书时间,提高板书质量。】第三环节:合作探究,理解新知探究一: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之一(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1.播放四张图片:森林茂密——树林稀疏——树林残存——绿色消失。2.观看漫画《因果》,并思考:(1)漫画的本意是什么?(2)漫画的哲学寓意又是什么?【设计意图:用漫画、图片、文字等形式,突出其夸张之处,使教学内容动态化、形象化、多样化。同时,让学生对漫画的本意及哲学寓意进行分析.让抽象的哲理变得生动,避免教师的空洞说教和泛泛而谈。】探究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征之一(社会历史性)1.用图片和文字形式介绍“

7、伐木功臣/造林英雄——马永顺”,增加对其感性认识:马永顺是我国著名的林业劳动模范,在当林业工人的34年里,共砍树3万多棵。退休后,他又带领全家人共栽树5000多棵,以此“向大山还债”。马永顺从伐木功臣变成造林英雄。2.问题探究:为什么马永顺砍树时能成为伐木功臣,栽树时又能成为造林英雄呢?【设计意图:先出示马永顺的图片,追问学生是否知道他,激起学生们的兴趣,然后引出马永顺的事迹,再进行问题探究,在伐木功臣与造林英雄的对比中,增强思考性和说服力。】探究三:价值判断与价值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