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

ID:1066504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_第1页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_第2页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_第3页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_第4页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研究摘要:官帽山边坡位于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德兴铜矿富家坞采矿场,由于原地方单位不合理露采和坑采及切坡过陡,导致官帽山边坡产生多处小规模的滑塌,采空区发生大面积的坍塌,边坡的整体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矿山后期开采安全。本文通过对官帽山边坡综合分析、计算,确定边坡整体处于稳定状态,但不排除在暴雨及爆破震动作用下边坡局部失稳的可能。关键词:德兴铜矿官帽山边坡稳定性分析局部失稳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官帽山边坡位于我国最大的有色金属矿山--德兴铜矿富家坞采矿场,为一人工岩质边坡。由于原地方单位对官帽山矿体进行了不合理露采和坑采及切坡过陡(50-

2、54°),导致官帽山边坡产生多处小规模的滑塌,采空区发生大面积的坍塌,并且在坡体产生了比较集中的三个裂缝带。德兴铜矿接手后,对原裂缝带进行了剥离卸荷,在坡体仅剩下一条长约10m的张裂缝。为了对官帽山铜矿进行分级露天剥离开采,对富家坞官帽山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和评价十分必要。2边坡地质环境条件62.1地形地貌富家坞矿区位于怀玉山脉官帽山支脉的南东麓,为低山丘陵地带,属构造剥蚀地形。区内侵蚀基准面海拔160m,工作区处于分水岭近旁。官帽山山体经数次人工改造,目前山顶高程约620m。在山顶南侧现有剥离台阶3级,每级台阶高约15m,整体坡度约38°,第三级台阶剥离至575m。剥离的土石少部分沿山坡及山前

3、的沟谷进行堆弃,在平面上可分为2个不同的弃石堆。坡脚运矿公路在305~310m高程处通过,公路为半挖半填式,公路内侧切坡较陡,坡度约50度,高度约20m,见图1。2.2地层岩性及物理力学性质工作区地层均为震旦系浅变质岩系,主要为一套泥砂质与凝灰质混合沉积层,具类复理式建造,由绢云母千枚岩、绿泥石绢云母千枚岩、凝灰质千枚岩及沉凝灰岩组成。总体地层走向近EW,倾向NNW—NNE,倾角30°—70°,呈一单斜层序产出。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早期第二阶段侵入的脉状花岗闪长斑岩。根据勘查资料综合分析,工作区边坡地层岩性如下:①素填土(Qml):主要分布于高程305m与575m之间,分布厚度受原地形影响,厚度为

4、0~5.6m,平6均厚度3.0m。物质成因主要为原山体开挖堆积,物质成份为强、中风化基岩碎块夹细颗粒组成,碎块级配好,直径多在30~50cm,最大可达2m,碎块含量约占50%,碎块直径随高程降低而变大、含量也随其增加。②强风化千枚岩(Ptsh):黄褐色,千枚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破碎,以碎屑状为多,少量块状。钻探所揭露厚度3.50~25.0m,岩芯采取率82%~87%,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4.1MPa,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③中风化千枚岩(Ptsh):灰黄~青灰色,千枚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多被黄铁矿细脉充填,岩芯以碎屑、碎块状为主,少量短柱状。钻探揭露厚度10

5、.20~46.50m,岩芯采取率87%~91%,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12.7Mpa,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④微风化千枚岩(Ptsh):灰绿色,千枚状结构,块状构造,岩芯较新鲜,岩芯较完整,以短柱状为主,强度较高。岩芯采取率90%~93%,岩石饱和抗压强度平均值22.0Mpa,岩石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⑤花岗斑岩(γδπ):浅灰绿色,全晶质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主要为石英、黑云母、角闪石、正长石等,粒度一般为2-5mm,最大达2cm。岩芯较新鲜、完整,以柱状为主,强度较高,主要以透镜状分布,厚度3.9~14.0m。6依场地内裂隙、节理结构面的发育程度判定岩体完整程度属较完整,结构面结合一

6、般,多为闭合型。根据岩体完整程度及结构面特征确定该边坡的岩体类型为Ⅱ类,区内主要岩体物理力学性质见表1。岩体物理力学性质统计表表12.3地质构造与地震2.3.1地质构造与节理、裂隙从区域地质来说,富家坞矿区处于隆起与凹陷交接的脆弱地带,并为多构造体系的主干断裂交接复合部位。因此,矿区断裂构造显得特别发育,组次多,强度大,而褶皱构造相对不太发育,褶皱构造仅表现为官帽山向斜及其次级褶曲。官帽山边坡区及其周围的断裂构造主要有NE向、NNE向和NW向断层。由于矿区构造岩浆活动频繁,各期活动均派生广泛而多样的微细裂隙,经地表裂隙调查,区内主要发育有以下几组节理、裂隙:(1)倾向70-75°,倾角36-8

7、1°,该组裂隙主要发育在L2、L4、L9点。(2)倾向113°,倾角69°,该组裂隙主要发育在L8点。(3)倾向156-171°,倾角50-76°,该组裂隙主要发育在L5、L7及L10点。(4)倾向196-204°,倾角34-78°,该组裂隙主要发育在L3、L4、L6及L10点。6(5)倾向242-279°,倾角57-72°,该组裂隙主要发育在L1、L5、L6、L7及L11点。(6)倾向296-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