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

ID:10670705

大小:5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_第1页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_第2页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_第3页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_第4页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常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失灵分析  引言  次贷危机演化为全球金融危机后,学者们对宽松货币政策的研究也从不同角度展开[1-15],这些研究的主要思想包括:(1)以美联储为例或对比日本、美国、欧洲三大主要经济体,考察其货币政策操作、政策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2)研究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效应或中国所受影响;(3)探讨后危机时代的货币政策风险及政策选择。上述研究提出了货币政策调节机制转换、规则修改或政策目标调整等建议,但没有细究量化宽松政策推出或退出所引起的货币供应增长不均衡的合理调节问题,也未涉及货币供应高增长引致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或货币政策机制转换所引起

2、的通货紧缩及通胀与紧缩并存交替现象的治理对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得出当前货币政策面临制度变迁的结论。  一、常规的通货膨胀治理对策及其效果  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宽松货币政策引起了货币供应的不均衡增长,2007-2013年间M2/GDP的增长率分别为-3.61%,-1.32%,16.57%,2.43%,-1.87%,6.75%,4.85%.依据弗里德曼的货币学说,抑制通货膨胀的首要问题是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各国政府治理通货膨胀主要依赖常规货币政策工具,但这三大工具的运用是否使中国的货币供应不均衡增长得到了有效的调节呢?  (一)调整法定存款准

3、备金率的政策效果笔者根据人民银行X站公布的数据,整理了2007年以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及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率,以其中大型金融机构准备金率的调整幅度为基础,计算不同层次货币供应量M0、M1、M2环比增长率与该调整幅度的比值,形成图1.图中M1、M2的变化相对平缓,说明短期内存款准备金率以0.5%的微小幅度上调对遏制货币供应增长的效力不明显,但其累积后会对货币供应产生明显冲击。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前,央行10次上调准备金率,2006、2007年中国M2增长率达到15.80%和18.44%,低于同期GDP增长率(2006、2007年分别为16.97%和22

4、.88%).2008年上半年央行5次上调,下半年4次下调准备金率,当年M2增长率为16.59%(同年GDP增长率为18.15%).2009年央行未调整准备金率,当年M2增长率升至26.54%(同年GDP增长率为8.55%).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央行12次上调大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1次下调0.5%,这并未影响M2供给的高增长趋势(2010年20.64%、2011年15.62%,对应年份GDP增长率分别为17.78%和17.83%).  2012年央行两次下调准备金率,2013全年未作调整,这两年M2增长率分别达17.21%和14.82%

5、(同期GDP增长率为9.80%和9.50%).2014年两次调整均为定向降准,4月只对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下调0.5%,6月是对符合相关要求的商业银行下调0.5%.央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抑制货币供应的调节过程中甚至出现了货币供应相对不足(2008年下半年),此时若不上调准备金率(如2009年)货币增长率会有大幅度反弹。  2007-2013年间,M2增长率4次高于GDP增长率,M1增长率也3次高于GDP增长率。当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大高于经济增长率时,一国经济就会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  (二)调整利率的政策效果  笔者整理了2007年以来存款利率调

6、整与货币供应量环比增长率,绘制出图2以表明货币供应随利率调整的变化。在5年的观察期中,M0、M1的增长率仅有个别时间受制于利率变化,而且还是累积影响;M2的增长趋势基本不受利率调整变化的影响。  危机后央行调高利率的操作相当谨慎,这对实现减少货币供应(尤其是M2)高增长目标效果不明显。2007-2013年间,中国通货膨胀率最高的是2007、2008、2011年,分别达4.8%、5.9%和5.4%,相应的GDP增长率分别为22.88%、18.15%和17.83%,实际这3年的M2增长率相对低;其他年份的通胀率较低,GDP增长率也相对低,如2009、2012

7、、2013年GDP增长率分别只有8.55%、9.80%和9.50%,都低于10%;2009年通胀率为负值但M2增长率却是观察期间最高的,如图3所示。后危机时代央行如不改变现有货币体制,而又试图仅通过控制利率来影响实体经济部门,将会面临治理通货膨胀与维持经济增长的长期矛盾,还会备受流动性过剩或流动性不足交替并存现象的困扰。  (三)公开市场操作的政策效果  笔者整理出2004年以来央行票据发行量与央行参与的回购交易量,分别计算央票发行量和回购交易量占M0、M1、M2的比值,如图4.央票发行规模占M0的比例不超过13%,回购量占M0的比例不高于10%,央票发

8、行规模和回购量占M1的比例均不到3%,两者占M2的比例不足1%,在上述数据中如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