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

ID:10673347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7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_第1页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_第2页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灵龟八法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临床研究论文【摘要】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纳入标准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运用灵龟八法及常规辨证取穴法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胃镜疗效。结果①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比较均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无效率比较则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②胃镜疗效:总有效率比较为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治愈率比较为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无效率比

2、较则为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疗效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关键词】灵龟八法;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慢性浅表性胃炎主要是胃粘膜上皮遇到各种致病因子,如药物、微生物、毒素和胆汁返流等的经常反复侵袭.freelin,留针期间接G6805电针治疗仪,疏密波,强度及频率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对照组先取仰卧位,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等穴针灸结束后,再取俯卧位针刺脾俞穴,得气后行捻转补法,留针30min,期间行针1次。2.3疗程每周治疗3次(周二、四

3、、六上午8~12时),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3疗效观察3.1观察指标本项目进行临床症状及胃镜检测2个指标的观察,各指标分别于治疗前1天及结束治疗后1天进行检测评定。3.1.1临床症状胃痛症状按轻度(隐痛)、中度(疼痛较为明显)、重度(疼痛明显,可呈持续性,表情痛苦),分别计1,2,3分。喜按喜暖、食后脘闷、纳呆少食、便溏腹泻、四肢疲乏无力等症状每项各计1分。3.1.2胃镜针刺治疗前后进行电子胃镜检测,常规观察胃部。3.2结果3.2.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

4、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2,分为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及胃镜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疗效评定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后症状体征计分)÷治疗前症状体征计分×100%。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疗效指数为100%为近期临床治愈;疗效指数大于70%为显效;疗效指数大于35%,小于70%为有效;疗效指数小于35%为无效。②胃镜疗效评定标准:胃粘膜活动性炎症消失,慢性炎症好转达轻度为近期临床治愈;胃粘膜急性炎症基本消失,慢性炎症好转为显效;胃粘膜病变范围缩小1/2以上,炎症有所减轻为有效;达不到有效标准之病例,而未恶化

5、者为无效。3.2.2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进行了近期疗效比较。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愈率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无效率的比较中,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果见表3。两组胃镜疗效的比较,经2个疗程的治疗后复查胃镜,进行近期疗效的比较。在总有效率的比较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临床治愈率的比较中,治疗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无效率的比较中,对照组高于治疗组(P0.05)。结果见表4

6、表3两组近期临床疗效比较表4两组近期胃镜疗效比较4讨论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祖国医学的“胃脘痛”范畴,“胃脘痛”之名,最初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5指出:“胃病者,腹胀,胃脘当心而痛。”胃脘痛发生的原因,主要有病邪犯胃、饮食伤胃、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脾胃虚弱)等几个方面。脾胃虚寒的病机则为:素体虚弱,或劳倦过度,或年老体弱,或饥饱失常,或久病不愈等均可损伤脾胃阳气,使中气虚寒而痛。临床上脾胃虚寒型为本病的常见证型。本项目观察以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足三里、中脘针灸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脾胃虚寒型)的疗效,并

7、与辨证取穴组做对比,结果表明灵龟八法按时开穴为主针灸治疗本病疗效优于常规辨证取穴组。灵龟八法是运用古代的九宫八卦学说,结合人体奇经八脉气血的会合,取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相通的八脉交会穴,按照日时干支的推演作出按时取穴的一种方法,是因时制宜原则的范例,是人天观、整体观在针灸学上的具体运用。而奇经八脉对十二经脉气血具有储蓄和渗灌的双向调节作用,按时辰开穴针刺八脉交会穴既可以调节人体生物钟的节律,又调节了经脉气血的含量,有效地达到治病的目的。足三里为胃经之合穴,胃之下合穴。胃经为多气多血之经,五行属土,土载万物,因而足三里

8、是培补后天(脾胃)之本,补益强身的主穴;中脘是胃的募穴,是任脉、手太阳、手少阳及足阳明四条经脉的交会穴,针灸中脘,具有温补脾胃、温中散寒、补中益气、扶正祛邪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寒的要穴。故治疗组运用灵龟八法按时开穴配合足三里、中脘针灸治疗本病可获更好的疗效。而对照组的取穴为足三里、内关、中脘、气海、脾俞等5穴,虽然也有足三里及中脘2穴,但疗效不及治疗组,再一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