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

ID:10681836

大小:49.0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_第1页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_第2页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_第3页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_第4页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2006年第3期No.32006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ehuanUniversity(SocialScienceEdition)总第144期SumNo.144§现当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诗学史的原初论题黎风(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中国现代诗学是诗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短暂而重要的阶段,学说观点复杂众多.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而2O世纪2O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问题的讨论和论战无疑是中国现代

2、诗学史上的第一话题.传统的文学史观念往往将这一问题局限在"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争论中.其实这一论题有门户之见的宗派根源.更具有诗学意义的重要性和覆盖性,反映了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初级构建中的理性与非理性过程.[关键词]为人生;为艺术;"五四"新文学}现代诗学[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766(2006)03—0075—07一,《新青年》精英话题的矛盾预设承继黄遵宪,梁启超"诗界革命"呼声的余波和王国维诗学研究的心理学转向的启示,中国传统诗学的发展在"五四"新文学时期迎来了一次大转折和革命,开启了与中

3、国现代诗歌创作实绩形影相随的中国现代"纯诗学"短暂而复杂的历史时期.这种"复杂"的定性包涵几层意思:主观上排斥传统诗学理论为学理依托和根据,新诗的现实需要使许多诗论停留在操作层面而无法历史地伸展,但内里的儒学诗教根本背景和"士文化"人生状态又决定了这种断裂或超越的现代性是不彻底的;西方文化资源和欧美现代诗学思潮对中国现代诗学的发生和形成起了结构性的支撑作用,但民族主义的历史思维惯性又导致了对其的本能性抗拒和焦虑,许多诗学话题都有本质上的中西悖谬和异质性冲突;内忧外患,战祸不断的特殊社会政治环境放大了文学的启蒙工具功能,文化自由主义的时代特征使得

4、作为个人(或团体)诗学论说大都具有政治化的痕迹,诗学立场往往成为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现实审美表达而无法进入纯粹的形而上学境界.与中国古典诗学理论的整体形态相仿,2O世纪上半叶的中国现代诗学也有非系统性,非理论逻辑性的感性特征,粗粝而质朴,简明而实用.但从史的角度宏观而宽容地看,中国现代诗学在3O余年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初步形成了"人生与艺术","古典与现代","本土与西洋"三组具有某种对应性的诗学理论(主题)范畴,几乎所有的诗论,诗话,诗评以及流派和思潮都与这种现代基本诗学构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范畴余音甚至穿越2O世纪下半叶而获得深久的变奏

5、和回响.而这一切都得从2O世纪2O年代前后关于"人生与艺术"的诗学第一话题谈起.提到文学之于"人生与艺术"这个问题,使人很容易想到"文学研究会"与前期"创造社"的那场着名的争论,"人生与艺术"从一般文学理论的范畴迅速深入到具体诗学研究的领域,使"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创作方法的理论问题第一次在中国文论研究中凸显出来,争论双方的理论申述和理解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各自文体(小说与诗歌)根据的不同.其实,在"文学研究会"与"创造社"之前,"人生与艺术"的问题就或彰或隐地出现在各种诗学言说中,它是贯穿整个"五四"白话新诗运动的一个最为重要的诗

6、学主题.[收稿日期]2o05一O9—26[作者简介]黎风(1956一),男.广西玉林人,I~JII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76?四川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总第144期早在"五四"爆发前的1908年,鲁迅就在《破恶声论》中痛感"人丧其我矣,谁则呼之兴起",这表明长期的封建皇权统治和文化专制极大地扼杀了人的自由和个性,而这种个体人性的消失造成了中国整体"国民性"的贫弱.晚清之际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文学的全面衰退都与抽象的"非人化"和具体的"非我化"紧密相关.因此,"人"的问题是"五四"新文化运动要解决的中心问题,陈独秀就直言不讳地把"五四"新

7、文化运动定义为一场"人的运动",其核心就是要彻底打破封建统治对人的思想,情感的精神桎梏,恢复人的尊严和权利,用西方的"民主","科学"来实现中国的"人的解放",这成为"五四"新文学和新诗运动的最高主题.显然,鲁迅,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周作人等人对"人"的关注和重视都源自于中国当时社会"人生"的普遍境遇和具体性状,因而在"人生与艺术"的关系范畴中,"人生"当然是他们必须首要考虑的具有原发性的第一因素,这既与中国文化上的实用主义传统相关,也是"言志","载道"的诗教和"入世"的儒家士文化精神的现代体现.但是,"五四"时期关于"人","人生"或"

8、人的解放"的观念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相当含混复杂的综合体,既有中国式的"立人","智者","仁人","天人合一"的因素,也有西方的"自然人","天赋人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