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

ID:10685273

大小:734.00 KB

页数:190页

时间:2018-07-07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_第1页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_第2页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_第3页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_第4页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无量寿经讲座23-45(黄念祖 三品045-090)校对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无量寿经讲座23(德尊普贤第二)045集一声佛号一声心,就是你自心的一声,在这一声中显现。这个道理用言语来说很难了。为什么说这一声佛号,唯佛与佛方能究竟,只有佛跟佛才能究竟,其涵义很究竟。我们不能究竟,理所当然。要仰信啊。"护佛种性。常使不绝"。"护",是护持、维护。"佛种性",可以解释为六度。我们引证《会疏》的话,他于“佛种性”有四个解释,我们举三个:第一个,什么是佛种性?就是众生所具的佛性,人人都有佛性,众生心中本具如来性,也就是大家念的如来藏,本来不变,能生超过恒沙的功德。相信我们心中的佛性,从

2、来没有变过,你现在虽是众生,还有比我们更不行的众生,他也没变过,也没有减少过,不但没有减少,还能出生超过恒河沙多的功德,但是为无明所蔽。就像阴天时候的太阳,太阳能生无量功德,太阳一照,大地什么东西都长出来了,没有太阳那是不得了呀,树木、花草、一切一切都不行啦。能生恒河沙的功德,但是被无明所蔽,都遮住了,虽有同无,有,但是不起作用了。菩萨为兴教化,开发众生本具的如来藏,《大乘起信论》讲的如来藏,开发如来藏,这样叫什么呢?叫绍隆佛种,叫护佛种性。这就是用本存的如来藏护佛种性;第二是以菩提心为佛种性,《会疏

3、》引《华手经》说,"譬如无牛,则无醍醐",就是没有牛就没有牛奶,没有牛奶怎么能做成醍醐呢?若没有菩萨发心,就没有佛种,没有发菩提心,那还有佛吗?所以有牛则有醍醐,有菩萨发心,佛种不断。这是以发菩提心作为佛种性;第三是以称名为佛种。《宝云经》说,譬如种树,种子只要不腐败,就能生芽,就能长出大树,具足生芽因缘。“善男子,闻佛名者,得其种子,具足因缘,便得受记”。种子种下去,有土壤,有水份,有阳光,加之好的因缘,必能生根发芽长成大树。闻佛名号,如得种子,信愿持名,即是具足因缘,必得受记作佛,信愿持名,将来一

4、定成佛。这是《会疏》的三个解释。《会疏》把菩提心与称佛名号、念佛叫做佛种性。本经以什么为宗呢?是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宗,和咱们的宗是完全相合的。什么是佛种性,是发菩提心;什么是佛种性,是一向专念。本经的宗旨正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正是护佛种性,常使不绝。"常使不绝"也有三个解释。《嘉祥疏》曰,"欲使如来法种不断故也",法种不断,故曰常使不绝。《净影疏》说"护使离障",离开障碍,"起善无间"就是善念没有间断,名常不绝,也是护持自心。《甄解》引《大智度论》说,''于无佛处,赞叹三宝音",在没有

5、佛的地方也赞叹三宝音。三宝音,就是受持宣说佛法藏。我们先要受持,“受持”二字很深刻,就是能够接受、信受、实践、宣说,你不能受持,你宣说什么呀!无可宣说,无可奉告。众生由本无佛处这样来宣扬的话,能够种植善根,能够开发智慧,能够成德,能够修持,能够成长。契理,能够契合本体,契合实际,契合本心。所以三宝种子,传传相继,受持宣扬,常使不绝。二者这就一致了,有详有略,可合参。【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救负荷,皆度彼岸。】这十句,表诸大士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之德行。"兴

6、大悲,愍有情",愍者,哀念也,菩萨悲悯众生,是平等的悲。《会疏》说,拔苦叫做悲,这是至悲,是真实平等的悲,对一切都是平等对待的。佛教讲冤亲平等,不是有分别的,不是说这个人跟我好,那个人跟我不好,有选择的、区别对待的。冤亲平等,而且把冤放在前边,这是大悲。《涅槃经》说,"三世诸世尊,大悲为根本。"密部《大日经》说,"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这两句话是一样的。故诸大士咸发同体大悲之心,所以是"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是从慈心为大家说法,慈就是慈乐,使大家能得到安乐。《净影疏》说:依慈起说,名演慈辩

7、。从慈心出发,救度众生,让众生得乐而为之说,叫演慈辩。“授法眼”,法眼者,如来五眼之一。五眼者,一肉眼、二天眼、三慧眼、四法眼、五佛眼。法眼者,是菩萨为了救度众生,能照见一切法门的智慧,称为法眼。现在有人必定要想到具体的眼睛怎么怎么样,法眼它是一种智慧,能够决策一切法门,知道什么法能度众生,这称为法眼。《会疏》说:"佛道正见,名为法眼"。你对佛道有个正见,叫法眼,不是什么天眼,看见这个,看见那个,通达呀种种,正见是法眼。《净影疏》说:"智能照法,故名曰法眼"。你的智慧能够照了一切法,叫法眼。法眼能够了

8、达众生种种的根器,知道他们的根机,善于知道一切救度之法,应他们的根机,给他们救度,这样的智慧即名法眼。所以我们教导众生,对于佛法生了正的知解,如同以法眼授与众生。尤其是净土法门,众生他能够知道抉择、能够知道众苦,这个最好,但众生这个智慧很不容易,真正得到法眼才能知道。什么叫授法眼,佛把这个法眼给你、告诉你,这个最殊胜,你应当去念,你应当信受,你就跟着去做,你就等于自己有了法眼一样,这个法眼是佛所授与你的,这是授法眼的意思,你自己一点一点生了智慧,而有了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