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

ID:10685689

大小:56.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_第1页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_第2页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_第3页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_第4页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大中型非国有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就业吸纳能力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制造业是我国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制造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制造业是重要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一大批就业人口成为制造业员工,成为中国参与国际产业竞争的优势资源要素(刘志成、刘斌,2014)。在继续面临巨大剩余劳动力压力的情况下,人们通常倾向于劳动力比较优势战略,并在很大程度上寄希望于我国制造业的继续扩张。  制造业大中型企业具有龙头效应和带头作用,有利于形成区域制造业优势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链,带动大批中、小、微型制造业企业的成长,同时也带来其它相关产业的兴旺,极大地促进地方整体就

2、业增长。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呈现出波动增长的方式,预测未来10年中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约为1亿人(张丽杰,2012)。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许多国有制造业企业被迫进行了旨在减员增效的就业制度改革,在城镇中带来了较大规模的职工下岗和失业。而其后的制造业整体就业规模的扩大,主要是得益于非公有经济的扩大和劳动力配置的市场化(蔡昉,2007)[1]。  非国有制造业近些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高速扩张,对我国庞大的就业人口具有强大的吸纳作用。与国有的相比,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更多地按照市场化方式来决策,按照市场情况配置各类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以更好地提升企业经营绩效为目的。  我国各地政府为了

3、当地的税收和就业,往往会推出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制造业企业的投资,非国有制造业企业将承担起大量容纳就业人员的重任。  就业优先是各地政府政策考虑的着力点,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波动主要于需求冲击,企业需要起着主导作用(刘宗明、李春琦,2013)[2],非国有制造业对我国各地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具有重要的影响,企业本身则是着重考虑经营绩效问题,从市场竞争角度来进行决策受市场环境因素影响很大。有必要从非国有制造业企业本身来深入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研究企业就业容量水平,探索可持续的就业增长方式,探讨科学的宏观管理政策,为政府科学决策和进行针对性服务提供逻辑思路及政策参考。  二、文献综述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从计划配置转向市场配置。在经历就业迅速扩大和遭遇劳动力市场冲击的同时,就业形式和就业增长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由于受到宏观经济衰退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国有企业经营处于大范围亏损的状态,中国对12万多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减员增效、抓大放小的改革。到2003年底国企下岗职工达2818万人,国有企业就业份额由1995年占城镇就业总量的50%逐渐下降到2007年的18%(夏庆杰等,2007)[3]。  非国有企业在就业方面的促进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我国近年来的就业研究对制造业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发现宏观和微观因素都会对制造业

5、就业产生直接的影响。李震、魏天巍(2008)对我国制造业就业增长空间进行探讨,发现伴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吸纳就业的行业由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转向知识和资本密集的行业,就业需求转向复合型、高技术和高技能型人才[4]。王君斌、王文甫(2010)基于中国宏观统计数据,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劳动就业的经验特征显示出,在技术冲击之下,劳动就业表现为持续的短期负效应,而生产率水平表现为持久的正效应[5]。康志勇(2012)使用近年来的微观企业数据分析,发现我国地方政府的赶超行为和要素市场扭曲共同导致资本密集型产业超常发展,并诱发有偏的技术进步,形成资本要素对劳动力要素的替代,最终

6、造成经济快速增长而就业吸纳能力下降。应纠正经济发展中的要素市场扭曲,减少技术进步对就业的替代作用从而增加就业。  王炜、孙蚌珠(2014)指出,中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中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依然高于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于劳动力就业的吸纳能力减弱,带来劳动力就业数量增速明显放缓。李文星(2013)研究深沪两市508家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动态劳动需求情况,发现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规模扩张能显着地扩张就业[6]。李宏兵等(2014)专门对女性职工在制造业的就业情况,发现真实市场潜能虽然不利于国有和外资企业的女性就业,但显着促进了非国有内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女性就

7、业[7]。曾国彪、刘书祥(2014)研究了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表明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正相关,中低技术行业中技术进步更明显地促进了就业需求。王晓刚、郭力(2013)发现,随着国家中西部战略的相继实施,区域经济差异持续缩小,产业转移进程加快,劳动力回流态势明显。我国加入世贸之后,作为人口大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激发了庞大的劳动力队伍活力,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随着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和生产分离的深化,发达国家逐步将本国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制造环节外包给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劳动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