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

ID:10687053

大小:24.28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_第1页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_第2页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_第3页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_第4页
资源描述:

《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三)阿米巴量化分权本土实践案例。从内部来看,A公司缺乏系统经营体制,内部管理错综复杂。大部分企业通常都会犯一个同样的错误:试图用制度、流程来管理和约束员工。然而结果表明,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在创业初期,不需要什么制度,企业领导人的“理念”与“策略”都可以得到有效贯彻。如果说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一些制度和流程变得“必不可少”,那么,它们存在根本价值只有两个:“贯彻经营理念”和“培养人才”。一开始,凭借大家的创业热情,不需要什么管理制度,A公司领导人的“理念”和“策略”都可以得到有效执行。如今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员工人数增多,创业激

2、情也渐渐消失,问题开始逐渐显现。2007年之后,A公司决策层对公司的管理越来越感到困惑,甚至有些“力不从心”。接下来,我们列举一部分A公司在管理过程遇到的困惑:困惑1:尽管对销售人员做了很多宣传和教育,但“组合拳”战略几年都没落实下去主要问题点:①销售人员只看眼前利益,不太关注公司中长期发展;②大家挑容易的产品卖,不愿意卖新产品;③新产品的销量指标“压不下去”,找一大堆理由告诉高层“不可行”;④业务人员“选择性汇报”,专挑对自己有利的情况汇报,长期下来,造成高层对市场状况和竞争对手动态都“知之甚少”,以至于无法拟定确切的市场政策;⑤高层不好强硬施压,一方面自

3、己心里没底,另一方面销售骨干都是“老功臣”;⑥新员工到来之后对老员工利益上的冲击,待不了多久就很快被排挤;⑦高层很少亲临销售一线,因为去了也更多的是听大家诉苦;困惑2:难以掌控集权与分权的最佳平衡点,高层忙于“救火”,人才成长慢,新事业也不顺利;主要问题点:①研发、销售、生产、储运、技术服务、行政后勤等等,各个部门都随时可能出现问题,大事小事个个都紧急;②明明事情已经授权,但下属还是不停的请示;③需要各部门共同协调完成的事情,总是得老总亲自协调;④同样的问题看似今天已经解决了,过段时间又重复发生;⑤老总也想充分授权,但制度不健全,对人才的能力也不知如何评价,

4、很难真正实现;⑥无法识别和留住真正的人才,难以掌握集权与分权的最佳平衡点;⑦缺乏一套完整的新事业开发思路,也无法制定有效的组织架构和制度与其相匹配;⑧人才能力提升缓慢,在人才的选择和任用上也不能清晰,老总难以找到“**”。困惑3:客户要货缺乏规律,无奈在全国设置多个中转仓,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主要问题点:①储运部不理解:“为什么对这些客户一个月要送4次货,不能集中在一次或者两次送完吗?”销售人员回应:“和客户说过很多次,我也没办法,总不能够命令客户。”②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发货能够变得有规律,减少临时“补单”,不但可以减少工作量,还可以大大降低运输费用;③由于

5、不能即时满足供货需要,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多个中转仓(冷库),每年增加的开支在200多万元。④全国范围内增加多个“外仓管理员”岗位,不但导致人工费用提升,也增加了储运部的管理难度。困惑4:每年制定“销售费用”预算缺乏明确标准,经营成效如何也难以确认。主要问题点:①到底需要多少销售费用才合理?公司并不清楚,往往是“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各区域千方百计争取更多的销售费用;②高层有时候觉得费用使用不太合理,但也拿不出有说服力的理由;③大家都知道“节约销售费用就是公司利润”,知道并不代表就会努力去做,虽然销售费用每年都不会超标,却总是只比预算少“一两百元”以表诚意;④各

6、个区域的市场难度如何比较?理应难度高费用多,但事实上没有量化判断标准,怎么分派各区域经理都觉得“不公平”;⑤区域经理对各办事处的费用缺乏管理,“用公司的钱做好人”的现象严重,大部分的费用都浪费在毫无目的的人员差旅当中。困惑5:赠品管理失控,企业成本每年在上涨,“产品涨价”遭遇销售人员联合阻挠主要问题点:①销售人员不停的反馈类似信息,“竞争对手已经每100箱送15箱,公司也应该加大赠送力度”,“竞争对手的产品降价了,我们也降价吧或者再多给些赠品”,不然产品很难卖;②竞争对手的产品“涨价”,销售人员是不会向总部汇报的;③采取销量考核,“涨价”势必增加销售难度,对

7、销售人员的奖金造成直接影响;④指考核销量和费用,利润就成了总部的事情,老总的事情,与销售人员无关;⑤每每回总部汇报工作之前,各大区都会相互通气,以保持口径一致,给高层人为制造信息屏障,公司高层的“指令”无法贯通到客户。困惑6:工厂的提案改善虽然每年都有,公司奖金付出不少,但总成本却“不见下降”主要问题点:①公司设立了“成本改善项目奖”,工厂申报“改善方案”的出发点更多是为了“拿奖金”;②总部难以准确判断“改善方案”的实际价值,几年下来奖金付出去不少,实际运作成本却不见下降,造成现在不太敢轻易同意“改善方案”;③近几年,工厂的氛围也变了,员工在改善之前都要先问

8、问:有奖金吗?④到底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改善计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