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

ID:10688315

大小:29.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_第1页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_第2页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_第3页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_第4页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_第5页
资源描述:

《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产科医疗纠纷相关因素及防范【关键词】产科;医疗纠纷;防范随着人类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加强,医疗纠纷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02年9月1日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之后,医疗纠纷每年以10%~20%的速度递增[1]。产科是极易产生医疗纠纷的高风险科室之一,目前位居全国医疗纠纷的前列[2]。笔者就引发产科医疗纠纷的相关因素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与基层医院的妇产科同仁共鉴、共勉。1产科医疗纠纷的相关因素1.1产科工作特点7①产科服务对象大多为22~35岁生育年龄妇女,在接受医疗措施前,孕妇通常都是健康的;涉及到母婴两人;孕妇及其家

2、属期望妊娠、分娩过程极其顺利、婴儿健康。在整个妊娠分娩过程中孕妇任何不愉快的感受、孕妇或其家庭对医疗结局、医疗措施的费用感到失望都可能引起医疗纠纷[3]。②产科工作不定因素多:影响分娩的因素颇多,难产可出现在分娩的不同时期,有时难以预料。③急诊相对多:如胎盘早剥、产后出血、羊水栓塞、脐带脱垂、新生儿窒息等。这些并发症不但常见,而且一旦发生就很危险,变化急骤,随时会出现生命危险。④手术操作多:在产科中,手术解决分娩困难也占相当重要的地位。手术既是处理某些难产的手段,也是一个创伤的过程。有些手术需要在子宫、阴道内操作,视野暴露受限,与周围组织器官位置相邻,手术难度大

3、,技术要求高。1.2医务人员交代病情不及时,解释工作不到位入院时不及时向家属交代病情及预后,对于产程中出现的病情变化没有及时与家属沟通。而绝大部分患者及家属对分娩没有一个正确的、科学的认识。不能够动态地看待分娩过程,认为分娩是一个生理过程,只要产前检查正常就一定能顺利分娩。一旦在产程中出现难产等异常情况即认为是医生、护士的责任。1.3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与控制剖宫产率相矛盾7职业医师法明确规定“在医疗诊治过程中医生有告知的义务,患者有知情选择的权力”。而卫生部《助产技术管理办法》指出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应当依据医学指征,出于医学目的实施助产技术,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

4、降低剖宫产率。同时也明确规定助产技术的应用应坚持知情选择的原则,心存以人为本的理念,尊重家属的知情选择权,让其在充分知情的基础上做出自我选择和决策[4]。由于剖宫产手术和麻醉技术的进步,以及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使剖宫产安全性大大提高,而且剖宫产快捷简便,不用忍受产程的疼痛故部分孕妇及家属强烈要求剖宫产。尽管每个孕妇分娩前医生都向其宣传阴道分娩的好处和剖宫产的弊端,部分孕妇及其家属仍固执己见,这使得产科医生左右为难。发生医疗纠纷进行医学鉴定,因无指征剖宫产院方就要承担责任。故孕妇无剖宫产指征,医生会建议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产程长,孕妇要忍受宫缩痛的折磨,还要承担胎儿宫

5、内缺氧、产程停滞、中转开腹或脐带脱垂新生儿死亡等风险。产程中一旦出现异常情况须中转手术,家属则易产生不满情绪,若结局不尽如人意,甚至上诉法院。1.4医疗行业内部保护意识差,将风险转嫁同事或他院同事之间、科室之间、或上下级医疗机构之间缺乏医疗保护意识。上级医师当着患者的面就指责下级医师。新生儿因某些病理情况需转入儿科治疗,儿科医生交待病情缺乏科学性,往往交代的相当严重,以减少患方与儿科产生纠纷的可能性。危重患者由基层医院转往上级医院,接诊医生无意地言行导向可能使家属对初诊医院的诊治产生误解及怀疑。处理起来十分棘手。1.5医学鉴定有时分析问题不够客观7妊娠分娩过程是

6、按时间顺序从前向后动态观察,结局很难预测。一旦出现不良结局,发生医疗纠纷,是从后向前寻证。产科未知的东西太多,往往无法实现防患于未然。况且医务人员因其医院级别、地域、自身素质等方面的差异,其医疗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医疗事故鉴定中,还应考虑到医院的级别、当地医疗条件、医疗技术水平等因素。不应完全用三级医院的条件、专家水平来确定责任风险。1.6医疗环境的改变医患之间本应是和谐的关系。然而近些年医患关系发生了扭曲医疗纠纷层出不穷。患者对医院诸多不满的发泄渠道有“闹”有“告”,甚至辱骂、恐吓、殴打医务人员,非法限制医务人员自由。虽然2001年由卫生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卫

7、通(2001)12号文明确通告,至今这份规定执行起来却不容乐观。院方往往也更愿息事宁人,赔钱了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纠纷中无理患方的嚣张气势。1.7新闻媒体的错误导向目前医疗机构似乎成了各类媒体暴露社会问题的焦点。但一些媒体报道的内容确属捕风捉影、偏离事实。例如2006年法治进行时曾报道某孕妇1983年在我院分娩一双胞胎,出院时抱回一个婴儿,另一个让医生偷偷送人了。观众看了信以为真,纷纷谴责我医院。而事实上该孕妇当年分娩一双胞胎,长子存活,次子出生后因重度窒息抢救无效死亡。评论时专家建议患方做亲子鉴定或出示证据证明亲子关系。报道播出后未见患方采取任何途径,

8、此事也就不了了知了,但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