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ID:10694058

大小:56.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_第1页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_第2页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_第3页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_第4页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析唐宋文化传播机制及其对现代传播的启示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石刻;游学;题壁;  论文摘要:本文从文化传播的途径、政府在传播中的作用等方面对唐宋文化的传播机制进行了具体分析,探讨了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指出加强实践是提高传播质量的重要手段,加强政府管理是实现有效传播的有力保证,现代传播应该要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一、前言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离不开传播,而传播媒介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由于网络等现代传媒源自国外,因此在传播领域形成了向“外”看的趋势。但是当我们适当地向“后”看看,就不难发现,有些现代传播媒介自古就有原型,只

2、是随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有些传播媒介则是从我国古代文化土壤分孽出来后,又吸收了一些新的概念融合而成。因此,我国现代传媒也应该继承中国古代传播机制中的一些适合于我国文化的合理因素。本文拟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传播为例,探讨古代传播机制与现代大众传播的联系,以及对现代传播的启示。二、唐宋文化传播机制的考察唐宋文化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在一千多年前就能普及全国,并影响海外,这主要得利于唐宋时代形成的一套成熟的传播机制:在政府的管理下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传播。(一)唐宋文化传播的途径1.石刻传播。石刻就是以石碑为载体,用刀等工具把知识记录下来。古代石刻有儒家石经以及佛教、道教石经等,但以儒家石

3、经为主。石刻是一种由政府控制的古老的图书出版模式,是儒家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儒家石经起源于东汉,历代沿用,一直到清代。由于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封建时代的精神脊梁,所以儒家石经完全由政府出版发行。唐朝政府在经书的出版发行方面依然仿照东汉《熹平石经》的做法,由政府大规模地公开出版石书,并立于高等学府内,供学子们免费共享,以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唐代出版石书始于唐玄宗《石台孝经》。唐玄宗亲自书写儒家经籍《孝经》,刻碑以示天下。该碑原立于唐长安国子监,后移置于唐尚书省之西隅。唐代《开成石经》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大规模的刻经活动,也是儒家经典出版史上的一件大事。太和七年,唐文宗下旨创

4、立儒家石经,立于国子监讲论堂两廊。这部石刻典籍共刻有儒家12种经书,均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把经书刻在石碑上,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既是为了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也利于永久保存。俩宋也依然遵照汉唐定规,由政府出版儒家石经。北宋嘉枯六年(1061年)刊《嘉拓石经》于汁梁太学;南宋高宗时刊刻《南宋石经》于临安。刻于石碑上的这些经书既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也是封建社会高等学府的法定教材,对于唐宋时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这种完全由官方控制的传播途径和方式虽然不能普遍展开,但它重视传播的质量,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社会价值都相当高;同时还能使大批读者一同学习

5、,相互交流并及时反馈信息,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2.印刷传播。古代甲骨文、金文、石刻以及人工抄写书籍等传播媒体不利于大量复制,发行数量有限,因此传播力度明显不够。至唐代,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和不断完善,印刷出版书籍开始盛行。印刷出版增大了传播的流通量,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唐代雕版印刷主要用于印刷传播佛经、佛画和历书等民间所需用品,不印刷儒家经书。中晚唐开始出现诗文的刊印传播。如元棋作《白氏长庆集序》时说到白居易、元镇诗篇的刊印传播流通情况,“至于缮写模勒,街买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北宋时期,由于印刷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和宋王朝对文化事业的高度重视,宋代的图书出版印刷业达到了空

6、前的繁荣。显然,从唐代开始的印刷传播方式不仅使书籍能大量复制并进行跨越时空的传播,而且使书面传播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将上至皇室贵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涵盖在传播的网络之中0这在传播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由于传播范围极为广泛,普通百姓也能获得想要的书籍,文化资源不再为少数人所垄断,唐宋文化知识因此达到前所未有的普及程度。3.游学传播。唐宋时代的科举考试使得全社会的求知欲高涨,知识分子队伍越来越庞大。许多文人为了开阔眼界并增长见识而走出家门。当大批的知识分子为了一个相同的目的游走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游学这个崭新的求学理念也就应运而生。唐宋时代许多文人都有过游学的经历。最典型的例子应属李白。他“仗

7、剑出国,辞亲远游”,用了近20年的时间漫游大江南北。他一边纵情山水,饱览秀色,写下大量雄奇豪放的作品;一边开展广泛的社交活动,广交朋友,广事干渴,到处投递自己的诗文。他曾以《蜀道难》和《乌栖曲》二诗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赞叹不已,称之为“滴仙人”。此后“滴仙人”的称呼带给李白极大的声誉。李白的作品传播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最后,他的名字传到了皇帝的耳朵中,唐玄宗下诏召见李白。初人长安,玄宗从步荤上亲自下来迎接他,而且对他说“卿是布衣,名为联知,非素蓄道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