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

ID:10696684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_第1页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_第2页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_第3页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_第4页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小编为您整理了中国哲学论文:成语的哲学意蕴,网站内容每天更新,欢迎大家时时关注哦!成语是人们智慧的结晶,成语原内容反映了人们的认识,蕴含了隽永的哲学道理。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从七个方面阐述了成语的哲学意蕴。(1)物质与意识;(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3)运动观;(4)联系发展观;(5)质量互变规律;(6)对立统一规律;(7)认识与实践观。成语是一种长期相沿习用的言简意赅的定型语,是经过人们一再推敲、反复锤炼而成的语言精华,是人们认识的结晶,

2、它概括了人们在探知客观世界奥秘中的实际体验与思维 成果,包含了深刻的哲学道理。一、物质与意识1.物质是在意识之外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随物赋形。它说的虽是作画之理,即画画要针对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态,给予形象生动的描绘。但同时也说明了物质是可以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的。掩耳盗铃。偷铃的人怕别人听到钟声而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做法。在人之外,不以人为转移。声音是客观存在的。决定它的也是客观性的东西,不论你怎样捂住耳朵,它都不会因此而消失。此类成语还有:画蛇添足;凭空捏造;杞人忧天;无中生有。2

3、.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意识要发生作用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因而,过分地强调意识的作用都是错误的。如:画饼充饥。画饼只是人们头脑中饼子观念的表现,就如房屋设计图案只是关于房子观念的表现一样,实质上还是思想形态的东西。企图以画饼来充饥,无异于用精神代替物质,用幻想代替现实,其结果是陷入唯心主义的空想。此类成语还有:望梅止渴;白日做梦;描鬼画神。二、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1.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如触类旁通。接触过某方面的事物能了解同类的另一些事物。这说明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事物,而且能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促使认识的

4、深化。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表示这一含义的成语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然而,有时人们会忽略意识的能动作用。如:因噎废食,就是一种消极悲观的态度。2.物质都有其客观的规律性。物质的规律性是客观的,违背了客观规律就要遭到客观规律的惩罚。如:揠苗助长本来是想庄稼长得快,但因违背了庄稼的生长规律,其结果是揠苗助桔。受到了客观规律的惩罚。3.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要主观符合客观,主客观相统一。在成语中,有些内容反映的却是主观脱离客观的思想。这类成语有:钻冰求火;竹篮打水;救火投薪。三、运动

5、观1.物质的运动是多样的、复杂的。反映哲学这一意义的成语有:千变万化;变幻莫测;瞬息万变动是运动的一般形式,而静是运动的特殊形式。成语百动不如一静,反映的就是动与静的对立统一关系。而有些成语反映的却是否认了物质的运动。如:刻舟求剑。剑掉在水里,人却不立刻下水找剑,而只是在船上刻下掉剑的地方,等船停了再找剑。这样自然是找不到剑了。船是运动的,水是运动的,掉剑的地方肯定就会变了。2.物质运动总是同时间、空间相联系的。如:光阴似箭。形容时间过得快。这种快是与人的一生或一段长时间相比较而言的。体现了时间、空间的运动。时间

6、是指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时间与空间是不可分割的。如:远水救不得近火。时间是以物质在空间的运动来度量和认识的。这个成语一远一近有着鲜明的空间特征;一缓一急又有着鲜明的时间特征。用空间特征借喻时间特征,表示空间与时间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探究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朱熹民本思想对朱子学者的影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Abstract:ZhuXiemphasizedonthepeoples'livelihood.Astotheoppressionfromthe

7、royals,thebureaucrats,andthelandlordsatthattime,ZhuXiproposedthethoughtthatcouldconstrainttheking,governancetheofficialsandstablepeople,otedthedevelopmentofChinesepeople-orientedthough.tMeansmeasuresandmadethelodash;1200)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使朱熹的民本思想广泛影响了其身后朱子学的

8、继承者们,使朱子学者成为民生思想的代言人。一、正君为治,民贵君轻朱熹一生与下层百姓相处时间较长,他对普通的小民有着较深的了解和同情,他主张国君要爱养民力,存恤百姓,减轻对他们的剥削,以达到力穑厚生的目的。为了实现真正的为治之体,朱熹把儒家的君德说发展成为限君意义的正君说,反对君主的专断独裁,他曾向赵扩皇帝提出防止君主独断的主张:而凡号令之驰张,人才之进退,则一委之二三大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