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

ID:10698762

大小:311.50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7-07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_第1页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_第2页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_第3页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_第4页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_第5页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农民行为改变原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三章农民行为改变原理农民是农业推广行为的主体,是农业科学技术的最终接受者和采用者,没有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与采用,科学技术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农民对科学技术的接受及采用与农民需要和农民行为密切相关的。农民需要是农民采用科学技术积极性的最初源泉,而农民行为能否改变则是新技术能否得以推广的根本所在。因此,研究农民需要、农民行为及行为改变的规律性、行为改变的影响因素等,对于更好地调动农民主动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农民行为的自愿改变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本要求:掌握行为改变的理论、行为改变的一般规律和农民行为改变的特点,能够利用行为改变理论指导

2、农业推广活动。重点:推广对象行为改变的规律,个人行为改变的动力和阻力及其模式。难点:行为改变的模式,个人行为改变的经历时期。第一节行为产生理论一、行为的概念及特性1.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在人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并取得一定结果的活动即行为。行为的主体是人;行为是在人的意识支配下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方向性及预见性。行为与一定的客体相联系,作用于一定的对象,其结果与行为的动机、目的有一定的内在联系。2.人的行为具有如下特点:(1)目的性。人们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去采取一定的行为。(2)可调节性。受思维、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的调节。.(3)差异性。人的行为受个性心理特征

3、和外部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以人与人之间的行为都表现出很大的差异。(4)可塑性。人的行为是在社会实践中学到的,受着家庭、学校及社会的教育与影响,所以一个人的行为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二、行为产生的机理行为科学研究表明,人的行为是由动机产生,而动机则是由内在的需要和外来的刺激而引起的。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是在某种动机的驱使下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当一个人产生某种需要尚未得到满足,就会处于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中,此时若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刺激,就会引起寻求满足的动机。在动机的驱使下,产生满足需要的行为,向着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进行。当他的行为达到目标时,需要就得到了满足,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就会消除

4、,这时又会有新的需要和刺激、引起新的动机。产生新的行为……。如此周而复始,永无止境。这就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机理(图4—1)。图3-1行为产生模式三、影响行为产生的因素 根据行为产生模式,人的行为受人的内在因素和外在环境的影响.具体分析,人的行为主要受三个方面的影响:(1)是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地理、地貌、气候等)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社会环境(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道德、习俗等)。(2)是受人的世界观的影响:世界观影响人们的社会认知和社会态度,从而影响人们的行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态度和不同的行为。(3)是受人的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

5、以及男性和女性在生理上的差异可以导致行为的不同。同时,人的性格、气质、情感、兴趣等心理因素也影响人的行为。但是,在所有心理因素中,对人们行为具有直接支配意义的,则是人的需要和动机。四、行为产生的主要理论1.需要理论需要是引起动机,进而导致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所谓需要,是指人们对某种事物的渴求或欲望。人们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及社会文化环境中,往往有各种各样的需要。一个人的行为,总是直接或间接、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了实现某种需要的满足,才去采取各种行为的。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rahanmH.Maslow(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

6、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起者和理论家。1933年在威斯康馨大学获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系教授兼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著名的论文《人类动机论》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需要层次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密切相关,人类的需要划分为五个层次,并认为人类的需要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按照其重要性和先后顺序,由低级到高级呈梯状排列。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图4—2)。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

7、实现需要图3-2需要层次图(1)生理需要。包括对维持生命和延续种族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活条件如食物、水分、氧气、性、排泄及休息的需要。生理需要是最基本的、因而也是推动力最强大的需要,在这一级需要未满足之前,其他更高级的需要一般不会起主导作用。(2)安全需要。指人身安全、职业保障、防止意外事故和经济损失以及医疗保证、养老保险等。(3)社交的需要(又叫情感和归属的需要)。指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希望得到友谊和爱情,并希望被某一团体接纳为成员,有所归属。(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