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

ID:10707343

大小:4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_第1页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_第2页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_第3页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_第4页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音乐出版社五年级音乐说课稿 民乐合奏紫竹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民乐合奏《紫竹调》【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五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牧笛声声》中的一首民乐合奏欣赏曲。整个单元以“笛子”作为主线,引领学生更好的学习民族音乐。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为江苏民歌《紫竹调》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民乐合奏曲《紫竹调》是抒情、悠扬、委婉的民间小调,极富江南乡土气息。乐曲结构为单乐段,在一遍合奏之后,分别由笛子、琵琶、二胡三种乐器加花演奏,使乐曲有不同音色变化,作品表现人们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和热爱生活的情趣。【学情分析】我校共有学生759人,其中外来务工者子女共计756人,占全校总数的99.

2、6%,而且学生的流动性比较大,自身音乐素质较差且程度参差不齐,除了课本上的音乐知识以外,学生很少有机会接触或者主动学习音乐。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自信心相对较弱,不能自如的表现自己。基于我校学生现状,我针对五年级的四个班级做了一个关于学生籍贯以及对家乡戏曲了解程度的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籍贯大多在安徽、浙江、福建、东北等地,并且有一半学生的出生地就在上海,关于家乡戏曲知识几乎是一知半解或一概不知。结合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重组与拓展,以使教学内容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发展需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展示自我,增强自信

3、心,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教学目标】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二期课改中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三维教学目标:1、听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感受沪剧曲牌的韵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与同伴分享体验和表现的快乐。2、知道《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能够根据演奏乐器音色的不同来划分乐曲段落;初步了解沪剧等几种有代表性的地方戏曲。3.在听、动、演、赏、创的过程中,运用比较、模仿、讨论、小组合作等学习方法,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教学重点】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

4、。【教学难点】在深入学习、感受乐曲音调特点的基础上,体验并表现乐曲描绘的意境。【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相关乐器模型、扇子、丝带【设计思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创设情境,是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共创的一种场景,这种场景能将学生带入与乐曲内容相应的氛围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课的一开始,我采用的是情境创设法,播放歌曲《箫》的FLASH,利用多媒体切入教学,直观、生动的再现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带学生感受歌曲情绪,表演宝宝学会吹箫以后摇头晃脑的可爱神态,使学生在不知不

5、觉中进入角色,模仿起吹箫的动作,从而有效的组织教学,营造出一个和谐、欢愉的课堂氛围。歌曲《箫》是四年级第二学期学过的一首歌曲,它采用了“紫竹调”的曲调,表现出浓厚的江南小调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此处,我运用了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承上启下的方法,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由此过渡到新课欣赏民乐合奏的《紫竹调》就显得十分自然,进而揭示课题,并运用讲解法简介民乐合奏的《紫竹调》的起源及其发展脉络,在课件中以流程图的形式展现,使之达到最佳效果。“紫竹调”沪剧曲牌民乐合奏被沪剧吸收被改编成爱情小调无固定版本为确保所讲解知识的准确性,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在

6、《中国民间歌曲集成》这本书中,我了解到:“紫竹调”原是一首30、40年代流行于苏州的市井爱情小调,歌词多因情而发,没有固定版本,其曲调被沪剧吸收,成为上海沪剧曲牌,之后才被改编为复调形式的民乐合奏曲。以上环节大约用时4分钟二、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把培养学生的听觉思维放在首位,也是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之一。良好的听觉思维能力,包括对音乐要素以及曲式、题材等方面的把握与理解的能力。音乐基本要素的思维能力越强,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就会越深刻。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感受民乐合奏《紫竹调》优雅、委婉、流畅的音调特点。我结合教材分析,决定从音乐基

7、本要素中的音色入手。1、初听整首乐曲,感知乐曲的情绪,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音乐要素为乐曲划分段落。此处我采用了对比法来引导学生。这首乐曲和以往学过的乐曲有些不同,以往是根据乐曲的情绪、速度、旋律、力度等来为乐曲划分段落的,今天,我们来认真听听这首《紫竹调》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即使学生不能准确的说出演奏乐器,也能听辩出是根据演奏乐器的不同而划分的,也就是音色的不同。2、欣赏第一次合奏部分,并说出有哪些乐器演奏?在这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课件,进一步认识常见的几种民族乐器及其音色特点,因为已经是四年级学过的内容,此处不会过多讲解。了解民族乐器的“四大件”:琵

8、琶、二胡、笛子、扬琴。结合《活动与创造》中的习题,完成下列填空:二胡属于(拉)弦乐器,琵琶属于(弹拨)弦乐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