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ID:10707633

大小:54.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_第1页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_第2页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_第3页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_第4页
资源描述:

《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 研究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和临床意义。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加现代手法复位治疗,配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采用微创针刀松解术加现代手法综合治疗,腰椎生理屈度改善,腰椎生物力学功能较前恢复,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通过临床系统研究,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物力学有着密切关系,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关键是恢复腰椎生物力学。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理是腰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的新观点。【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生物力学微创针刀临床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通过大量的

2、临床病例研究,观察证实,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生物力学有着重要关系,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理是腰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的新认识。采用微创针刀疗法加现代手法复位治疗,均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就将我院近年来815例临床病例研究,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815例,均为住院病人,男性:527例,女性:288例。职业:干部257例,工人264例,农民258例,学生7例,其它职业29例。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76岁。病程:最短的2月,最长的20年。病变部位:单侧的419例,中央型的338例,双侧型的58例。1.2临床表现:本组病例均有轻重不同的腰部急、慢性劳损及腰痛史,腰痛伴

3、臀部痛者343例,腰痛伴大腿痛的476例,腰痛伴小腿痛的415例,腰痛伴下肢及脚趾痛的183例,单纯下肢麻痛的156例,单纯脚趾麻木者78例,行走跛行者173例,腰骶部痛者132例,臀部肌肉萎缩者119例,下肢无力、皮肤感觉差者214例,患肢皮肤发凉、怕冷者103例。1.3临床体征:本组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部肌肉僵硬,腰部活动受限者785例,屈颈试验阳性者387例,下肢抬高试验阳性者701例,下肢抬高加强试验阳性者293例,膝跟反射减弱者451例。L2-3及L3-4棘突及椎旁压痛者159例,L4-5棘突及椎旁压痛者767例,L5-S1棘突及椎旁压痛者645例,腰椎曲度变直者311例,腰

4、椎后突者425例,脊柱侧弯者149例,椎体滑脱67例,臀部肌肉萎缩者119例,下肢无力、皮肤感觉差者214例,患肢皮肤发凉、怕冷者103例。1.4影象学检查:1.4.1腰椎平片(CR):腰椎正、侧片:正位片可见棘突偏移,旋转错位,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侧位片可见腰椎曲度变直,生理弯曲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有骨赘形成,椎体前后移位,后纵韧带钙化,小关节错位、骨赘形成、椎间孔变小,骨质疏松,腰骶椎先天发育不良等。1.4.2腰椎CT片:本组病例均做腰椎CT检查为依据,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曲度变直,或生理弯曲消失;L3-4椎间盘膨出的159例、突出的97例,L4-5椎间盘膨出76

5、7例、突出的675例、突出伴脱出的59例,L5-S1椎间盘膨出545例、突出的645例、突出伴脱出46例,后纵韧带钙化的337例,黄韧带肥厚的248例,侧隐窝狭窄者259例,椎体滑脱者67例。1.4.3腰椎MRI:部分患者做了腰椎MRI的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膨出、膨出伴突出、突出,脱出或者脱垂,侧隐窝狭窄或椎管狭窄,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等,腰椎间盘突出一般以L4-5最为多见,L5-S1较前略少,L3-4相对少些,L2-3更为少见。2治疗方法2.1微创治疗2.1.1腰部定点:患者采取俯卧位,腹下垫软枕,解开衣裤,充分暴露腰部治疗范围,根据CT检查及体征检查情况,选定治疗部位,

6、用紫药水棉签做好定点标记,一般每次治疗3—6点为宜,最多不超过9个点。2.1.2腰部麻醉:腰部皮肤用碘酒、酒精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10ml注射器抽吸0.5%利多卡因10ml,在已定好的治疗点上,做局部皮肤侵润麻醉,以减轻针刀治疗时的疼痛,可以是治疗部位肌肉放松。2.1.3针刀治疗:带一次性口罩、帽子及一次性手术手套,选用一次性针刀,在绝对无菌下,按照定点位置,依次松解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椎间孔外孔、脊神经触激、侧隐窝以及腰骶部处,针刀内手法,一定稳中求准,手法到位,绝对安全,以防损伤周围的组织。2.2腰椎复位:单人单手复位法:患者取俯卧位,双手自然放松,放于身体两侧,裤扣及裤带全部松

7、开,尽量使腰腹部肌肉放松,术者站在患者身体的左侧,左手拇指按压患者的病变部位,右手扶起患侧下肢,反复活动3—5次,待腰、腹、髋部肌肉完全放松时,患者自感很舒适放松的瞬间,术者左手下压,右手抬起,必须同时用力,一气呵成,瞬间复位结束,然后理顺腰部肌肉,患者自感腰部很舒适,休息15-20分钟左右,手法复位完全结束。2.3腰围固定:患者手法复位结束后,用腰围固定腰部,腰围松紧度一定要适宜,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以防影响身体不适,或过松而达不到固定的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