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

ID:10720303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7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1页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2页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3页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4页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_第5页
资源描述:

《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诊断中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5例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35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10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增强扫描于增强1、2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39例,周围性强化6例。于增强4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15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6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结论CT灌注目前已成为常规检查中的一部分,在利用CT增强扫描CT值改变进行肺

2、部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及鉴别时,应结合其他影像学特点全面分析,以防误诊。�【关键词】螺旋CT;周围型小肺癌;诊断�周围型小肺癌(smallperipherallungcancer,SPLC)是指生长在段支气管以下、位于肺的周边部位,直径<3cm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是胸部影像学的重点[1]。近年来多层螺旋CT(multi-slice5CT,MSCT)的出现,为SPLC的早期诊断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对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自2006年5月至2009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小肺癌45例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45例,其中男30例,女

3、15例,年龄40~72岁。病灶直径为1~2cm的10例,2~3cm的35例。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腺癌35例,鳞癌5例,小细胞癌5例。主要症状为咳嗽咳痰21例,咳血丝痰10例,胸痛10例,无明显症状体检发现4例。�1.2扫描方法采用GEProspeedAI螺旋CT机进行扫描,本组45例均先行胸部CT平扫(层厚层距均10mm),发现结节病灶后对结节薄层平扫(层厚层距均2mm),确定结节最大层面后以3.0ml/s的速率从肘静脉注射优维显100ml,于注射1、2、3、4、6、8min分别对病灶中心进行连续扫描,测定结节中心层面3~4个区域的CT值并取其平均

4、值为结节CT值,CT值计算包括平扫和增强后各时相的CT值及强化值,并计算结节最大强化值,从而得到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变化。�2结果�本组45例周围型小肺癌CT平扫35例病灶呈结节状,边界较清楚,10例病灶呈小片状,边界模糊。周围型小肺癌结节浅分叶5例,深分叶21例,边缘呈踞齿状和小棘状突起19例,11例病灶内部有点状透亮影。9例结节影有条状血管影相连,11例有胸膜凹陷征。增强扫描于增强1,25min所有病灶强化最明显,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完全性强化39例,周围性强化6例。于增强4min后病灶CT值缓慢下降,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抛物线状。本组1

5、5例有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6例有同侧胸肋骨转移,3例有同侧腋下淋巴结转移。�3讨论�螺旋CT具有快速扫描功能5,一次屏气可扫描多个层面,避免了普通CT由于呼吸运动病灶漏掉,且螺旋CT数据采集量大,可明显提高空间分辨率。螺旋CT平扫可发现周围型小肺癌结节有以下征象:结节边缘分叶征,表现浅分叶和深分叶两种,病理基础是瘤体向肺小叶内扩散及各部生长速度的不同所致;结节边缘毛刺征,由于癌性浸润,肺癌结节边缘毛糙,CT表现为病灶边缘细而短的毛刺,良性肿块也可有毛刺,毛刺表现为粗而长;结节内部结构可见空泡征,位于病灶边缘或周边,病理基础是病变中正常和气肿的肺组织同时存在,

6、结节状病灶内瘢痕组织收缩,使残留肺组织发生泡性肺气肿;血管集束征,表现为结节附近或周围的血管束向病灶集中或直接与病灶相连。血管集束征并非肿瘤的供血血管或肿瘤血管,而是肿瘤体内纤维化和肿瘤增殖破坏致使肺支架结构的塌陷皱缩对周围血管的牵拉或肿瘤对穿过血管的包绕所致;胸膜凹陷征:表现为规则线条影自结节牵拉胸膜,胸膜凹入形成典型的喇叭口状[2]。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对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十分重要。本组螺旋CT增强扫描周围型小肺癌完全强化39例,周围强化6例,于增强1、2min后全部病灶强化达到峰值,CT强化值达20~60HU,而后缓慢回落。强化机制为周围型小肺

7、癌的血供源于支气管动脉,肿瘤间质内的血管丰富,且分化不成熟,血管分布紊乱,基底膜不完整,管壁通透性高,有利于大分子的对比剂渗入细胞间隙。由于部分微血管扩张,有利于对比剂在血管内停留,导致周围型小肺癌增强后迅速达到峰值,而后缓慢回落[3]。�周围型小肺癌虽然原发病灶较小,但可发生邻近及远处转移。结核瘤的病灶中心因干酪样坏死,血供很少或不存在血供,增强后造影剂进入病灶中心较少,常为周边轻度强化,部分强化不明显。于增强4min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最大强化值在10HU左右,其时间密度曲线呈平坦形。炎症结节因急性炎症早期可出现暂时性血管痉挛,但持续时间较短,几分钟

8、内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另外炎症组织水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