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

ID:10731163

大小:5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7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_第1页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_第2页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_第3页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_第4页
资源描述:

《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现代汉服的复兴之路内容摘要:汉服是什么?为什么要“复兴”汉服?它之前存在过吗?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吗?这是本文作者试着探讨的问题,同时汉服运动愈来愈呈现可喜的趋势,复兴汉服,不仅是致敬传统,更是丰富现代中国人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渠道。中国9/vie  关键词:现代汉服复兴  传统与现代是一个大题目。但我今天却很想从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角度来谈谈传统与现究竟该如何融合,以及传统文化究竟该何去何从的问题。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是势必要得到继承与发展的。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化,那还有国家的概念吗?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在现代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与我们渐行渐远。身处现代的我们该如何挽救传

2、统的衰落?传统文化应该做出怎样的改变来适应时代的发展?本文试从汉服入手,来探讨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汉服是什么?为什么要“�托恕焙悍�?它之前存在过吗?汉服就是汉朝的服饰吗?诸君也许会产生许多类似这样的疑问。而我作为一个认识汉服近一年时间的“同袍”,不知道是否有资格回答这些问题。然而我的确是想为汉服运动贡献一些力量的,所以请允许我这个不太资深的内行也试着来“浅谈汉服”,透过汉服来看如今传统文化发展的方向。若有错漏之处,恳请诸君指正。  一  汉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播与普及的过程中与其他传统文化相比,很具劣势并且令人感到尴尬的一点就是很多人都对它一无所知。一

3、说起汉服,有些人觉得是“汉朝的服饰”,或者认为它是“古装”“戏服”等等。然而上述的认知都有偏差,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不仅仅涵括朝代意义上的“汉”。汉服的形制多种多样,最被人们所熟知的是周制,也是一般人印象中的“汉服”。除此之外还有唐制,宋制,明制等。  汉服不是戏服。电视中的古装影视剧里演员所穿着的都是现代人加工改良或主观臆造的“古代服饰”,并不是传统的汉服。同时,汉服也不是古装。这是让很多人困惑的一点――为什么说汉服不是古装呢?因为古装的定义从字面上理解可以理解为“古代的服装”或者是“古代出土的服装”,所以这样说来古装其实是与现代断层的。然而汉服作为我们传统服饰,它

4、应该被继承发展,而不是作为我们记忆中的古代服饰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在汉服运动中,我们不称呼汉服为古装。  于是问题又回到原点――既然汉服既不是古装也不是戏服,那么汉服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回答说,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于是各位可能又有疑问,少数民族不是才有民族服装吗?我们有传统服饰吗?我怎么没听说过?我们的传统服饰不是旗袍马褂吗?怎么又突然蹦出了这个汉服?  首先要肯定的是,我们是的的确确有传统服饰的。汉服之所以不被现代人所熟知,还要追溯到四百年前满清入关的时候。当时清军入关之后占领中原,便颁布法令要求汉族人剃发易服。当时很多汉人纷纷奋起抵抗,却最终以失败告终。“留发不

5、留头,留头不留发”,在清朝统治者残酷的镇压下,便有了扬州十日的惨案,汉服也从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从此,汉服便沉寂多年。旗袍马褂代替了中国人的衣装,我们便不知原来中华民族也曾有过如此灿烂的服饰文明。  但所幸汉服并没有真的消失。2003年11月22日,民间人士王乐天穿着自制汉服走上街头。这是多年来汉服第一次出现在广大民众的视野中,也是汉服运动开端的标志。从此之后,沸沸扬扬的汉服运动开始了。这些汉服复兴者自称“同袍”,取自诗经《秦风・无衣》中的“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之意。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汉服运动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了解汉服。  二  在了解汉服及汉服运动的始

6、末之后,我们终于可以问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到底为什么要复兴汉服?  首先,汉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服饰。穿着汉服有利于增强民族荣誉感。记得曾经有一张五十六个民族穿着自己民族服饰合影的照片,一袭白衬衫牛仔裤的汉族代表在各个民族代表中显得格外扎眼和尴尬。为什么其他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我们汉族却没有?我相信有不少汉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汉服运动正是给这样的疑问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回答。  但这不意味着汉服仅仅只有这样一个狭隘的概念。汉服除了作为汉族人民的传统服饰,更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辉煌的一部分。在汉服运动中,我尤其喜欢这样一句话:“始于衣冠,达于博远。”在如今这个传统文化百废俱兴的年代

7、,汉服运动的发展无疑给传统文化的复兴打开了一个很好的缺口。今天,文化传承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如今的社会中,传统文化对于许多国人来说不过是一个空泛而遥远的字眼。一百多年前东西方文化产生激烈的碰撞之后,中国在近代化进程中慢慢丧失了许多传统文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实际上,从新文化运动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失去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因为各种必要的原因,我们开始以批判的目光探究中华千年的文明。这固然历史的必然,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使现代中国人对于传统文化认同困难。但是那段时间,我们与传统虽不是紧密相连,至少也是不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