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

ID:10731494

大小:49.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7-07

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_第1页
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_第2页
资源描述:

《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生物教学中生态道德教育的渗透【关键词】生物教学;生态道德教育;渗透中国9/vie  【中图分类号】G633.9【文献标识码】A  【】1004―0463(2016)24―0123―01  生态道德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观,它以一种更为宽阔的道德视野,教育和引导人们学会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享用自然、享用生活。生态道德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读本》,更要体现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点点滴滴。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生物学的目标之一就是树立“人与自然是�y一整体”的生态道德观,作为生物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积极渗透生态道德

2、教育。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态道德教育呢?  一、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1.地方资源。教学中,笔者吸纳了许多地方教学资源,如康乐草原、祁连松涛、黑河湿地、丹霞地貌等家乡自然景观介绍,以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中珍稀动物资源的介绍和黑河湿地中珍稀鸟类的介绍等。“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张掖当江南”,这就是美丽的家乡,这就是丰富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  2.学生资源。笔者所教学生生活在祁连山脚下、黑河沿岸,他们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非常熟悉,说起家乡的珍稀动物资源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融物细无声”,这就是鲜活的生态道德教育资源,如春雨般悄悄地滋润着学生

3、们的心灵。  3.网络资源。课前布置学生分组利用网络认识一种我国的珍稀动物,从动物名称、分类地位、保护等级、生存现状、濒危等级、濒危原因、保护措施等几个方面整理成规范的课堂交流资料。学生有备而来,课堂交流活动顺利进行,从而实现了课堂的大容量、高效率。  4.社会资源。世界灭绝动物名录、祁连山自然保护区遭黑矿污染的报道、十七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亮点、十八大报告中”生态文明”的要点、“奥运五福娃”的来历、“一山一水一古城、宜居宜游金张掖”的展望……这种贴近社会、贴近时事的教学资源更能唤醒了学生关注珍稀动物、创建和谐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5.生成资源。

4、一个学生讲述了麋鹿被侵略者悉数掠走的历史故事,这是课前笔者没有预设到的。课堂上,笔者以此为契机,渗透德育目标:落后就会挨打,只有中华民族的富强、民主、平等,才能换来国家的安定团结,才能使麋鹿失而复得,重返家园。一个学生在珍稀动物展示板的背面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环保宣传语,这也是笔者课前没有预想到的。笔者灵机增添了课堂展示活动:分组设计环保宣传语,并在全班展示分享。  二、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新课标的主要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本节课的最高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产生“关注珍稀动物,构建和谐家园”的意

5、识。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中,笔者凸显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设计了以下德育目标: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体验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快乐;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倡导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  三、恰当选择学生学法,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本节课笔者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学习”的教学环节。自主学习环节,学生依据自学目标通读课本图文资料,初步了解我国主要的珍稀动物,认同动物与人类一样也是生物圈中一员的观点;合作学习环节、以组内合作讨论、合作交流的形式,营造民主平等、团结协作的氛围,引导学生通

6、过合作反思造成野生动物濒危的主要人为原因,形成关爱珍稀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展示学习环节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交流搜集整理的资料――介绍我国一种珍稀动物的分类地位、保护等级、生存现状、濒危等级、濒危原因、保护措施。实践证明,这样开展开放式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表达自我观点、坚持合理看法、放弃错误观点、学会用心聆听、吸纳他人长处、尊重他人观点的学习品质,同时认同并形成人与动物平等相处、和谐共存的生态道德观。  总之,作为自然科学的生物学教学,不仅要落实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新课程理念,更要凸显生物学科特色,积极渗透生态道德教育。教师

7、要引导青少年正确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关系,让他们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过去把环境看成是“死的”东西,把人与环境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要改变过去的人类中心思想,真正把人看作是环境中的普通一员,树立人与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的思想。教育青少年在对待自然环境时,要“像对待自己的至爱之人一样呵护它,使它包含在我们之中……成为我们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编辑:谢颖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