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ID:10733967

大小:56.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8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_第1页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_第2页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_第3页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_第4页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自由的选择与选择的自由[论文关键词]约翰·福尔斯 小说 电影自由选择  [论文摘要]当代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于1969年发表的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是20世纪60年代英国文坛的一部力作,作者融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模式和具有实验性质的后现代叙事技法于一炉,建构了一个具有存在主义主题的关于自由和选择的故事。而于1981年根据原作改编拍摄的同名电影运用了“戏中戏”的叙述模式,既创造性地建构了过去和现代两个平行展开的故事线索,又最大限度地传达了原作关于自由和选择的主题的精髓,创造了一个视觉艺术的精品。    西方文

2、学在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现代主义文学的极度繁荣以后,到了20世纪中期似乎走入了低谷,特别是小说。1967年。美国小说家约翰·巴思更发表了《文学的衰竭》一文,对在他看来文学形式和文学技巧的衰竭表示了担忧。仿佛是作为回应,英国批评家和小说家戴维·洛奇于1969年发表了题为《十字路口的小说家》的评论文章,用“十字路口”一词来形容在现实主义和实验主义之间徘徊的英国小说家的尴尬处境。也就是在同一年。英国著名小说家约翰·福尔斯推出了他的扛鼎之作《法国中尉的女人》,使得整个英国文坛眼前为之一亮。这部小说不仅博得了批评家的普

3、遍首肯,也赢得了大批的读者,作品还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其他国家出版发行,使作者福尔斯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极高的职业声望。1981年,这部作品又经英国著名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编剧、捷克裔导演卡雷尔·雷兹执导搬上荧幕,获得5项奥斯卡奖提名,使《法国中尉的女人》不管是作为小说,还是作为电影都赢得了广泛的受众。本文拟在分析文学文本主题和主要叙事特征的基础上,探讨电影文本是如何、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把握原作的主题,又如何在电影叙事方面反映原作的主要叙事特征。    一    约翰·福尔斯早年在牛津大学就读时主修法语文学,他本人也

4、深受当时风行一时的法国存在主义思潮的影响,存在主义的关键词汇如“自由”和“选择”也成为他在随后的文学创作中所著力探讨的重要主题。而最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存在主义作家的福尔斯并不满足于在作品中图解自己的存在主义观念,而是将其对存在主义主题的思考融入到高超的小说叙事艺术之中,使其作品既蕴涵严肃的思想内涵,又具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可算是这样的佳作。  小说开始创作于1967年,而作者把故事发生的时间设定在100年前的1867年,即所谓的“维多利亚盛世”期间。一位生活在20世纪现代社会的当

5、代小说家却要写一个关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社会的故事,人们会饶有兴致地希望得知这会是怎样一个故事。这故事又该怎么讲,特别是对于“徘徊在十字路口”的小说家而言则更是如此。从表面上看小说讲的是一个传统的三角恋爱故事;一位思想颇为开明的贵族青年查尔斯·斯密森与一位新兴资本主义工业家的女儿厄妮丝蒂娜·弗里曼订有婚约,然而当他们来到一个海滨小城莱姆镇度假时,查尔斯又为当地一位名叫萨拉·伍德拉夫的女子所吸引,并与之产生了感情纠葛,而实际上小说讲的是一个关于存在主义的主题自由和选择的故事。  小说一开篇,读者旋即被带入一个传统

6、的全知叙述模式,那遣词造句、行文风格,包括对人物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的刻画和对景致的描写等几乎与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的手笔毫无二致,令人为作者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所叹服。然而与此同时,作者又不时使用一些诸如“电话”、“计算机”、“喷气式飞机”这样显然不属于19世纪的语汇,使相距100年的两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时期,即故事发生的年代和作者创作的年代,在作品中形成时代误置,并造成强烈的反差,使得20世纪的读者自觉或不自觉地用当代人的眼光审视100年前那个截然不同的社会。更有甚者,在小说第12章的结尾,一直在行使全知

7、叙述特权的叙述者突如其来地问道:“谁是萨拉?她是从哪里冒出来的?”[1]这样,读者面前就出现了一幅奇特的景观:一方面,作者试图惟妙惟肖地讲述一个几可乱真的关于19世纪的故事。而另一方面,作者又毫不避讳谈论小说的虚构性,以及作者与其创造的人物的关系。在西方文化普遍认为“不吉利”的第13章,作者又索性游离到所讲述的故事之外,与读者开始了直接的交流,并自问自答道:“我不知道。我讲的故事都是想象的。我创造的那些人物从来没有在我的头脑以外存在过。如果我迄今为止一直在假装了解我的人物的思想,那是因为我在以故事发生的时代为

8、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程式写作:即小说家的地位仅次于上帝。他可能并不诸事皆知,但他假装知道。可是我生活在阿兰·罗伯一格利耶和罗兰·巴特的时代:如果这是一部小说,它也不是这个词汇的现代意义上的小说。”[2]在小说的第55章,作者索性放弃传统意义上作者的权威,扮作一个大胡子中年男人出现在小说中,成为故事中的一个人物,并且与查尔斯同坐一节车厢前往伦敦。这样讲故事的方式可谓别开生面,而作者就像一位善解人意的魔术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