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

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

ID:10737305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8

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_第1页
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_第2页
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脊柱影像学在中医治未病中的作用论文.freelRI检查的基础,可为基层医院筛选进行CT、MRI进一步检查提供参考。对于颈椎和腰椎来说,其稳定性的评价需依据普通的X线平片检查,而对软组织的病变以及椎管周围的了解需依赖CT和MRI。CT能清晰显示脊柱各横断层的骨性和软组织结构,能从病变部位的横断层面显示病变特点,为病理变化、临床及治疗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是平片检查无法比拟的。如在颈椎,CT扫描能清晰显示颈椎管矢状径,显示后纵韧带骨化物的形状和脊髓受压情况。MRI技术是继CT之后的又一进步。MRI能进行矢状位、横截面和冠状面成像,可以同时观察数个节段。MRI的突出优点还在于其无创性和对

2、软组织的高分辨力,这是任何其他方法所无法比拟的。目前MRI已成为诊断椎间盘突出的首选方法。CT和MRI各有特点,CT对骨性组织的辨别优于MRI,如腰椎小关节增生和肥大的显示;而MRI对软组织的辨别又优于CT,如椎间盘信号的强弱改变。因此,临床上结合脊柱影像学检查手段诊断脊柱亚健康患者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陈长晶等[5]回顾性分析了误诊为冠心病的颈心综合征患者14例,所有患者颈椎CT或MRI检查均有椎体缘增生,骨赘形成,其中C4~C7椎间孔狭窄11例,椎间盘突出或膨出3例。认为颈椎病可出现心血管系统症状,如心前区疼痛,类似冠心病样心绞痛,因为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窦颈椎交感神经丛

3、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发出,对心脏活动及冠脉供血有重要调节作用,当骨赘刺激或压迫颈椎内神经和血管时,导致了颈交感神经节细胞的功能障碍,从而影响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功能,导致心脏活动及供血异常,而出现胸痛或胸闷等不适症状。魏征[6]和龙层花[7]等认为颈胸椎椎间小关节错位,压迫或牵拉交感神经可能是引起心血管疾病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上位颈椎错位多出现心律紊乱、窦性心律过速和心悸,C4~C6椎错位易发生心动过缓,C7~T2椎错位可发生心房纤颤,T3~T5椎错位可诱发室性或房性早搏及房室传导阻滞。马日海[8]报道治疗L2~L4椎关节错位引起膝关节痛50例,由于腰椎关节错位,椎

4、间孔改变正常结构,引起周围软组织牵拉、损伤、渗出水肿,甚至机化,神经根一方面受到软组织无菌炎症的刺激,一方面受到椎间孔变窄的骨性压迫。两种因素作用于神经根,引起感觉和运动神经功能紊乱,支配膝关节的韧带、肌肉、血管功能亦发生相应的变化,故引起胫骨粗隆、胫骨内侧、股骨下端、内外侧副韧带疼痛,关节屈伸不利,外展痛剧,行走困难,病程长者可见膝上部肌肉萎缩。,采用手法纠正L2~L4椎关节错位,经1~5次治疗,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消失。魏海林[9]报道采用旋转复位寰枢椎半脱位的方法治疗颈源性耳鸣48例。查体发现C2椎棘突多有偏歪或后突,椎旁压痛与耳鸣同侧,X线片提示寰枢关节有半脱位征象。经旋

5、转复位手法治疗后,48例中痊愈30例。邹世昌等[10]报道治疗与颈椎病相关的过敏性鼻炎患者2例,患者每次鼻炎发作都伴有颈背胀困感。X线片提示,C1~C4椎有不同程度生理曲线改变和小关节错位。经颈椎定点旋转复位配合局部点穴治疗12~15次后,两例均获痊愈,随访1年来未见复发。脊柱影像学在脊柱亚健康诊治中有着非常重要作用。从中医角度来讲,因为脊柱与周围组织和内脏有着复杂的联系,脊柱的正中线上分布着督脉及其穴位,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统一身之阳气,络一身之阴气。体腔内的脏腑通过足太阳膀胱经背腰部的腧穴受督脉经气的支配,因此,脏腑的功能活动均与督脉有关。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是人体气血

6、运行的通道。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通过对背俞穴、华佗夹脊穴及督脉穴位施以推拿手法,可调理经络脏腑气血,疏通淤滞,平衡阴阳,达到治疗内脏、五官及骨关节疾病的目的。3前景与展望脊柱亚健康患者近年来逐年递增,在临床实际工作中,我们强调脊柱影像学与治未病有机结合。中医学强调整体观。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人体各部位之间紧密相关,具体体现在生理上相互协调、病理上相互影响。整体观念在中医学认识和治疗疾病过程中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应该重视人体某一部分的病变可能缘于其他部位的病变或对其他部位产生影响。治未病思路和整体观是密切相关的,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不治已病

7、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显然是强调在人体未发病之前,就应采取积极且有效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篇》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反之,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其肝,就是缺乏整体观的表现,就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中医治未病的目的是重视对疾病的预防意识,强调医学的重心将从治病向治未病发展。脊柱影像学顺应中医学发展潮流,脊柱影像能及时发现脊柱曲度、顺列、骨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改变,综合各影像信息,可及早进行预防和调理治疗,及时改善和消除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