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

ID:10740813

大小:5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8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_第1页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_第2页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_第3页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_第4页
资源描述:

《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论文自19世纪下半叶以来,中华民族陷入到严重的生存危机之中,其时的政府,已不能消除这一危机,下面是编辑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试论吴宓伦理思想略论。其时的精神文化,也不能回答社会人生提出的重大问题;另一方面,鉴于国内新文化派对传统文化及其价值的全盘否定和欧战引发的西方文化危机,吴亦及学衡诸公认为欲救亡图存、经世济民,不仅要改变中国的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而且更要重建一种新的精神文化,他们将个人的道德修养、精神世界的重建与社会政治结合起来,以实现理想人格与理想社会的统一。吴穿更痛感欲融会西方文化,以浚发国人的情思,必须高瞻远瞩,斟酌损益,他以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来看待中西文

2、化的会通,以对人的关怀为其伦理思想的主题,欲重塑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人伦精神和理想人格,以人格而升国格,从而使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得以重建民族的自尊。吴毖的伦理思想,既不同于中体西用说,又不同于复古派;其伦理思想的构建,以传统儒家思想为主要资源,又得益于白壁德新人文主义和柏拉图哲学思想,从而使其伦理思想带有浓郁的文化保守主义色彩,有了我们可以把握的基本脉络。针对新文化派全盘西化的主张,吴毖认为政治的根本在于道德,不特一人一家之连命,即一国之盛衰,一族之兴亡,世界文不匕之进退,靡不以道德之升降,大多数人人格之高低,为之枢机,新文化派仅引进现代西方的思想和制度徒劳无益,欲救世

3、救国,就必须解决人的问题,而人的根本在其精神与道德。因此,吴毖首先提出在当下社会重塑理想人格的道德要求。他认为,欲塑造理想人格,就必先改善人性。吴毖指出,无论是中国传统儒家思想还是西方占典主义皆主张人性二元,而主张人性一元论者皆属一偏,其结果就是抹杀个人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否认个人道德修养的必要与可能。他说,人与宇宙,皆为二元,凡人不信人或宇宙为二元者,其立说必一偏而有弊。由此,吴毖提出人性二元论,并把它作为其伦理思想立论之基础。他指出人性既非纯善,又非纯恶,而兼具二者,故人性有善有恶,亦善亦恶,可善可恶,因而也就指明了人性皆有向善、向恶之可能。人之心性分为两个部分,即理与欲

4、,它们经常互相争持,无时无息,因此,应以理制欲来决定从善从恶。如果欲望合乎正道,则任欲而行;反之,则制欲而止。因为人必有所为有所不为而后可以有为也,而社会的道德规范皆为人生利便而设,有益而无害且为不可须臾离者,若不遵循这些规范,则使凡人皆纵情任性行事,无所忌惮,则社会乱,生原苦,文明亡而人道息矣,所以个人的意志自由与道德责任在趋善还是趋恶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人皆于其所行事自负道德责任,善则我之功,恶则我之罪,惟有改良人心,提倡道德,才能使人守礼法,乐德义,卓然自别禽兽,让人性中高尚的部分得到培养、发达,造就理想人格,以图挽救国家进而重建民族的未来。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

5、目的人物,对其评价,尤其是政治评价,历来有褒有贬,但对其家庭伦理道德教育却一致给予高度赞誉。以下就是由小编为您提供的试论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他一生给家人修书数以千计,字列行间充溢着对兄弟子侄的教导、劝勉和关爱。更使人称道的是,曾氏家教似乎卓有成效,曾国藩家族绵延至今190余年,共出了240位英才,尤一纵绮子弟,堪称佳话。其家书、家训也被士大夫奉为圭泉,影响至今。曾国藩出身于耕读世家,受高祖、曾祖及父亲的影响,不可避免地要发扬家风教育传统。咸丰十一年(1861年)三月,他写信给两个儿子说:吾教子弟不离八本、三二致祥。八者曰:读古书以训沽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养亲以得欢心为本

6、,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治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三者曰:孝致祥,勤致祥,恕致详。吾祖星冈公之教人,则有八字、三不信:八者曰:考、宝、早、扫、书、蔬、鱼、猪;三者,曰僧巫,曰地仙,曰医药,皆不信也。处兹乱世,银钱愈少,则愈一可免祸;用度愈省,则愈可养福。同月初四日,曾国藩也给诸弟去了内容大致相同的一封信,告诫诸弟子侄要以习勤劳为第一义,谦谨为第二义。这两封信是他在军事日危,旦夕不测的情况下写的。在这些类似遗嘱的家信中,曾国藩把曾家三代的家教法则总结为二八二三,各有特色。他对祖父的八字三不信尤为推崇,可以说他的八本三致祥传承于此。他以自己

7、的八本为经,以祖父的八字为纬,经纬连贯,形成了一套严密的治家理论体系。为教导诸弟子侄做到二八二三,曾国藩要求他们除骄戒傲。当他从家信中看到子弟有骄傲之举时立即去信指教。在曾国藩看来,达官富贵家庭子女的骄傲习气直接根源于家庭父兄长上的影响,克治之法,关键在于父兄长上自身警改、猛省,要示范与教诫相结合。在他看来,世家子弟最容易犯奢、傲二二字。自家后辈子弟,全没有见过艰苦之样,眼孔大,口气大,呼奴喝脾,已习惯成自然,骄傲之气人于膏育,他对此深以为虑。因此,他多次写信告诫家人要谦敬。谦第一要义是求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