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

ID:10742016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8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_第1页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_第2页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_第3页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_第4页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论文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但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在课堂德国诗人荷尔德林有一句名言:“人,诗意地栖息在大地上。”诗意地生存,就是那种在生活里到处都能感觉到生命和美的存在的生存。但是,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语文。在课堂上,我们却很少关心这种诗意的享受。每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有多少老师能够叩问自己:在我的这节课上,学生学得快乐吗?他们在我的课上享受到了些什么?回眸传统的语文

2、教学,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占有知识的绝对权威。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学生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在这样的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在为完成自己的任务而各自运转。试想,即使再有诗意的语文也被我们“技术高明”的语文老师肢解得支离破碎;再美妙的语言,也仅从技术上对它进行分解、排列、组合,使语文的诗意日益匮乏。学生学得很没劲,老师教得也累。如此的语文课堂,成了师生共同的负担。《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人文性的语文呼唤诗意,人文性的语文课堂应该成为学生的享受。语文自身的魅力无穷:内容上,

3、它有精彩的故事,有趣的人生,多彩的生活,神秘的自然;形式上,它有看起来如小精灵一般嗅动的文字,读起来如音乐一般缥缈的韵律,品起来如诗画一般的优美意境。语文充满了情,真挚的友情,深厚的亲情震动着读者的心灵,敲击着我们内心深处那根最敏感的心弦;语文充满了智,神秘的大自然,有趣的动物王国,气象万千的世界给予了我们多少丰富的知识;语文充满了趣,一个个精美的童话故事仿佛又把我们带回到了那天真无邪的童年时代。多彩的语言,丰厚的人文,绵绵的情思,深邃的哲理,对学生而言,能启心智,长见识,陶冶情操,诱发不尽的遐想;对老师而言,读着语文,仿佛就是在和历史对话,和大师倾谈,那深入浅出

4、的道理,那五光十色的美景给了我们多少美好的享受。师生的心灵沉浮于语文的字里行间,浸染着墨韵书香,扬起率真灵动的生命激情,语文本身应是给予师生共同的一种生命享受。但是,走进眼下的语文课堂,我们却发现了这样几组启人深思的镜头。镜头一:学生的质疑成了“作秀”每当导入一篇新课文时,老师总爱向学生提这样的问题:“读了这课题后,你想知道些什么?”这时,学生的积极性都会很高涨,有的甚至挖空心思,提出了一大堆的问题。面对林林种种的问题,老师频频点头,夸奖学生爱思考,会提问题。末了,却仍旧抛出了自己在备课时准备的几个问题,而且无非也都是那“三步曲”:为什么?怎么样?结果如何?久而久

5、之,学生大都也猜到了老师的用意,再让学生对课题质疑的时候,他们的问题出奇得统一,“三步曲”一步不差。于是乎,课堂教学顺利开展下去,皆大欢喜。思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但不能仅停留在一句口号,一种形式上。“巧借”学生之口说出老师要提的问题,利用学生这个“虚假”的主体装饰课堂。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怎能得到真正的心灵上的满足,情感上的愉悦呢?老师,主宰着课堂,暗地里操纵着课堂,看到学生在自己的引导下一个个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心里难道也快乐吗?这种虚假的和谐,只能是对彼此的

6、一个善意的谎言罢了!镜头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新课改后的语文教学,提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同桌合作,四人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伙伴合作,形式纷繁多样。透过这种热闹的,给予学生充分能动性的学习方式,我们却遗憾地发现,有时,它流于形式了。课已经上了一大半,老师和学生都有了些疲劳。为振奋一下精神,同时也再一次活跃课堂气氛。老师出示了一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很简单,根本就没有讨论的价值),“下面请四人小组讨论。”学生自觉地迅速组成四人小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看场面,蔚为壮观;听声音,煞是热闹。但是,老师,你有没有去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他们的合作愉快吗?他们的合作卓有成效

7、吗?有时,学生的分工尚未完成,教师已击掌示意他们停止;有时,学生嘻嘻哈哈一番,在里面滥竽充数,教师却还蒙在骨里呢!思考:课堂是一个互动的人际场合,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交流。传统的教学中,学生是单纯的旁听者,小组合作的生生互动学习方式把学生从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为他们提供了更多自主参与的机会。但在具体操作时却有许多细节值得我们注意:老师给予学生讨论的时间充分吗?要讨论的问题有价值吗?学生在讨论时分工明确吗?是否每人都参与了讨论?学生都动起来了吗?避开讨论时的热闹场面,我们将目光投向这一过程本身。让每个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都积极参与进来,自

8、信地发表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