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

ID:51844383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3-16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_第1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_第2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_第3页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让数学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资阳市雁江二小李彩《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有个性的过程。这需要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获取,还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享受。当前,构建和谐社会,提倡诚信教育,创建和谐校园已日益成为我们教育者的共识。由此,我在这方面作了如下粗浅的探索。一、少一些“作秀”,多一些“诚信”,让学生享受课堂的真实“诚信”是做人的准则,它是儿童的必修课。教师要向学生进行“诚信”教育,自己首先要以身作则。如果为了追求教学本质以外的东西,迫使学生配合教师“演戏”,走过场,

2、不仅是时间和资源的浪费,同时更是对学生的不尊重,势必给他们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新课程强调课堂生活是儿童成长的重要历程,这个历程是不可重复的。在数学课堂中,学生解决问题应该经历一个磕磕碰碰、冥思苦想、忽迷忽明、豁然开朗的过程,在真实的课堂中享受学习过程是学生的权利。如《圆锥的体积》教学(片断)师:(用实物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请大家仔细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生1:圆柱和圆锥底面的大小一样,它们的高也相等。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请同学们想一下,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呢?生2:圆锥的体积比圆柱小。生3:我觉得圆柱的体积大约是圆锥的3倍。生4:

3、我认为圆柱的体积可能是圆锥的2倍。师:你们想法究竟对不对呢?谁能想个办法来验证?生5:可以用秤称出圆柱和圆锥的重量,看一看它们的关系。生6:可以把圆柱和圆锥分别浸入一只长方体的水箱里,分别算出它们的体积。生7:可以找两个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容器,里面装上沙子,比一比沙子的体积。……4师:你们真会想办法!下面就请大家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材料,看看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它们的体积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用多种方法验证了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3倍。)在上述的教学片断中,我采取与学生一起从起点情境出发往上看目标的方法,先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大胆

4、猜想结论,再由学生想办法来验证猜想,教师只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调控者,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机会,探究问题的时间,唤起他们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的过程,体验了“创造、发现”的喜悦,享受了课堂的真实。二、少一些“教师本位”,多一些“学生本位”,让学生享受课堂主体的乐趣新的课堂教学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是对课堂教学的真正回归。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而不是迫使学生揣测琢磨自己的意图,使“以学生为本”这一理念成为一个标签。如在学生认识完“线段、射线、直线”的特征后,我从自己的头上拔下一根头发

5、。正当学生奇怪的时候,我随即提问:“这根头发可以看成是什么线?”学生顿时兴趣盎然,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生1:我认为是线段。生2:我认为不是线段,是射线。因为头发长在头上会不断地生长,说明它的一端可以无限延长。生1:不对,头发拔下来以后怎么还会长呢?生3:头发拔下来以后,它的一端有一个小点,而另一端没有,所以它应该是射线。生4:我认为头发既不是线段,也不是射线,因为一般情况下,头发是弯曲的,而线段和射线都必须是直的。生5:如果头发不拔下来,它会不断地长下去,把它拉直后它就是一条射线。生6:不对,射线是无限长的,而人的寿命是有限的,人死后头发就不长了,拉直后只能是一条线段。……

6、课堂上,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做、学生看,老师出题,学生练习的单一、被动的课堂结构,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为每个学生创造思考、表现和成功的机会。教学中把“学”的权利还给学生,把“想”的时间交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留给学生,尽量减少“教师本位”成分,努力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学生人格的舒展和自由,思维的活跃与激荡,创新潜能的迸发和拓展。4三、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学生享受课堂生成的空间所谓教学的生成,是指充分重视师生生命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把每节课都视作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在新的课堂

7、教学中,应遵循学生的需要和状况来组织课堂教学,而不是请学生按照事先设计好的教学过程参与学习,应根据课堂教学进程中出现的没有预见到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前的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让学生在共同探究中享受生成。如《体积与表面积的比较》教学(片断)在教学过程中,我曾出了这样一道计算题:“棱长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各是多少?”学生很快地计算出了结果。这时有一位学生“画蛇添足”似的说了一句“它的表面积和体积正好相等”。我马上抓住这句话生发开来,提出疑问: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相等吗?(有的学生认为相等,有的学生认为有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