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

ID:10760952

大小:5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8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_第1页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_第2页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_第3页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_第4页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学语文集合教学初探(下)论文叶圣陶主张“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办法”,并指出“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见《论集》)。集合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首先摈弃的正是这种把课文孤立起来的逐句讲解的教法。叶圣陶主张“必须废除现在通行的逐句讲解的办法”,并指出“这办法的最大毛病在于学生太少运用心力的机会”(见《论集》)。集合教学法的课堂教学首先摈弃的正是这种把课文孤立起来的逐句讲解的教法。在这里,它不是以一篇课文为教学内容,而是以一类课文为例子,立足于这类课文(即某个集合)所涉及的知识的

2、共性及其规律,引导学生去探究,去掌握并运用来解决问题。在具体教法上,引入学生都熟知的数学教法,即从某个定理的导入、公式的证明到例题的分析到推广和应用。这里的“定理公式”就是一类课文所涉及的知识的共性及其规律,“例题”就是教材课文,“推广应用”就是运用规律进行阅读分析,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简而言之就是“授之以本,教之以法”,“本”是规律,“法”是方法。以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例,如果我们的教学只停留在就事论事上,那么学生就只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要他们归纳一篇没教过的同类文章的中心思想,就会一筹莫

3、展,无从下手;即便说出来,也很少能归纳得准确而完整的。这种教法就像教数学,只告诉学生某个题目的答案,却不教会学生如何解出这个答案的道理、方法和步骤,怎么能行呢?集合教学则完全不同。譬如上文提到的在进行高中第二册叙事散文的集合教学中,首先遇到的是课文中心思想的问题。学生先通过预习,参考了课文前的“提示”,写出了各篇课文的中心思想。但对题目(1)要求从中找出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这一点,答案是笼统的、不完整的,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毕竟学生通过初步的实践,积累了感性认识。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教师指导学生进行

4、比较对照,寻找内中的规律。这一步是以课堂为基点,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关键一环,是集合教学的核心,它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施的。其具体推导过程如此:1.由预习题目(9)得知:叙事散文主要是通过写人记事来表现主题表达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因此,这就是我们归纳一篇叙事散文的中心思想的主要依据。2.从学生在此以前已归纳好的五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看,以写人为主的和以记事为主的中心思想的归纳是同中有异的:相同的是都包含了“写了什么”和“表现或反映了什么”这两方面的内容;不同的是各自具体的写作对象和中心

5、思想的表现形式。3.“写了什么”是指文章的具体材料。由此引出“题材”的概念。所谓“题材”是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因此,要归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作品的题材内容。4.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人物是作品主要描写对象,因此其题材一般是:(1)中心人物的事迹,或生活经历,或遭遇等(常以第三人称写,如《火刑》、《包身工》);(2)作者与中心人物的关系、交往(常以第一人称写,如《琐忆》、《猎户》)。以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事件是作品主要的叙述对象,因此其

6、题材一般是:(1)中心事件的始末经过(第一或第三人称都有,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2)某个时期或某个大事件中的几件事(这些大多是回忆性散文,以第一人称写,如《幼学纪事》)。由此,我们在阅读这类文章时,先要看作品的写作对象主要是什么,次看它是以什么人称写的,写了什么,这样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题材,并能正确地归纳出来。——这就是归纳叙事散文题材内容的规律与方法。5.“表现或反映了什么”是指文章的思想内容,即所说的“主题”。引出“主题”的概念: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7、。这种思想内容是作者通过作品中记叙描写的具体材料(即题材)来反映或表现的。强调:题材是思想的基础,一定的思想必须由一定的题材才得以存在并反映出来。离了题材,思想内容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6.以写人为主的叙事散文,作品是通过刻画人物来表现他的某种思想性格、精神品质,同时,也表达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某种情感(或褒或贬)或者是造成人物性格及精神状况的原因表示作者的看法与态度(如《包身工》的主题则侧重于表现作者对造成包身工如此悲惨的社会制度的揭露与抨击)。以记事为主的叙事散文,其主题一般是通过记事来反映某

8、种社会现象、风尚或生活本质等,同时也表现作者对此的某种感情、态度或立场等(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赞扬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风尚)。总之,从题材看思想内容,这便是归纳一篇叙事散文思想内容的规律与方法。7.由此归纳叙事散文中心思想表述的公式:本文通过记叙题材,表现或反映了思想内容。8.最后总结如何归纳一篇叙事散文中心思想的方法与步骤:(1)明确文章的主要写作对象;(2)看文章是以何种人称写的;(3)由此归纳文章的题材内容;(4)进而归纳文章的思想内容;(5)按公式表述文章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